人的一生可以选择很多东西,唯独出身无法选择。最近热播的两部剧《都挺好》、《以家人之名》无论是从小就被母亲忽略不重视的苏明玉还是被母亲虐待的凌霄最终都选择了与原生家庭和解。他们原谅了原生家庭对自己身心的伤害,放弃了怨恨,但同时也放过了自己,最终都收获了快乐幸福。然而《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一生都在怨恨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伤害,分家之后又将这种怨恨转嫁到儿女身上,造成了儿女的悲剧人生。
《金锁记》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曾得到许多批评家的赞誉,傅雷先生誉之为“文坛最美的收获”,夏志清教授则称之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年少曾读,体会不深,近日重读,拍案叫绝,再三回味,越爱不释手。我以为,和张爱玲其他的小说篇章比起来,这篇《金锁记》可以说是张爱玲顶峰之作,无论从技巧上还是思想上,都能体现张爱玲的天赋所在,寻常人是无法企及的。
《金锁记》写于1943年,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人的一生最不能缺的究竟是钱还是爱。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女作家张爱玲始终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但她的一生却是在又缺钱又少爱的环境中度过的,从小父母离异又与继母关系恶劣,非常缺少关爱,甚至一度被父亲软禁起来,从家中逃跑之后,她又陷入了极度的经济困顿当中,看亲生母亲眼色,伸手要钱才勉强完成学业。
原生家庭没得到温暖,婚恋之路呢,也是十分坎坷,她与胡兰成的故事大家基本听过,总之他这一生是又缺钱又少爱。钱和爱可以说是张爱玲一生中不曾改变的内心诉求,因此呢,我们看到他在多篇小说中塑造了经济拮据,又得不到家庭关爱的悲惨女性形象。比如说半生缘中的顾曼璐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等等,你仔细琢磨就会发现这些女主角身上几乎都有一个缺钱少爱的坎,内心都有着对钱和爱的渴望。
张爱玲这种对个体情感的关注也使得他的作品超越时代经久不衰,金锁记不仅被改编成了影视剧,搬上荧幕,也被改编成话剧在舞台上反复上演。下面我们就从曹七巧的心里变化历程、心理扭曲的原因以及人物刻画描写的三个层面对本书进行分析解读。
一、曹七巧:从天真烂漫到心里扭曲她经历了什么?
1.分家前:是豪门更是深坑
从第一幕两个小丫鬟的对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姜家的基本情况:其一,姜家大宅为了躲避战乱举家搬迁到了上海;其二,二奶奶曹七巧出身低微,在姜家很不得人心,连丫鬟背地里也瞧不起她。
第二个场景是姜家的日常生活。曹七巧一登场就是一顿抱怨,唇枪舌剑地敲打姜家欺负她。姜家三少爷是七巧的情感寄托,但他跟七巧只是嘴上调调情,他怕将来玩够了,整天在眼前甩不掉。可见七巧在男人这里也无法获得存在感。第三个场景是曹七巧的哥哥曹大年从外地来姜家拜访,但姜家老太太明明看见人来了,却故意装作不知道,也不接待。曹七巧只能把哥哥领进自己屋里说说话就送走了。
这三幕场景都是生活细节,但我们却能够从中看到,曹七巧在姜家被众人瞧不起,情感没有寄托,满腹牢骚,只能浑身带刺地去讨人嫌,借此来寻找一点存在感。
2.分家时:黄金之枷深深锁
十年之后,老太太和七巧的丈夫都去世了,七巧获得了姜家的巨额财富。她给自己打造了一把结实的黄金枷锁,因为这些钱是她用一生的煎熬和不幸才换来的,她一定要牢牢看守。
分家没多久,三少爷居然上门来找七巧表白。但他只不过是因为缺钱,想骗七巧将分得的田地卖掉,三少爷的图谋很快被七巧识破。从此,七巧的这把黄金枷锁锁得更紧了。除了钱,她谁都不相信。
3.分家后:扭曲心理狠报复
对于儿女的婚事,七巧总怕别人贪图她的钱,直到儿子开始逛妓院,七巧才慌忙给儿子娶了亲。娶亲之后又开始处处挤兑儿媳,直到将两任儿媳逼死。
女儿也是拖过了适婚年龄还没有嫁人,后来在堂妹的搭桥牵线下,终于相亲到满意的对象。但七巧看到女儿每次约会回来都带着笑意,心生妒意,于是就开始拼命阻拦女儿的婚事。最终背着女儿,设局搅黄婚事。
二、究竟是谁给曹七巧戴上了黄金枷锁?
1.原生家庭缺爱给曹七巧埋了怨恨的种子
七巧的哥哥来姜家探望七巧的一幕中,兄妹两个见面就开始争吵。可以看出,七巧是被半卖半骗着出嫁的。而曹大年作为哥哥不仅没有关心妹妹的生活和情感,反倒说将来你争家产的时候,有用得上我的地方。可见,这个哥哥满眼都是钱,已经把妹妹当成了摇钱树。
2.夫妻关系缺爱让曹七巧嫉对爱扭曲嫉妒
七巧曾哀怨地描述过残疾二少爷,那肉是软的、重的,就像死猪肉一样,即便勉强坐起来,还没有三岁的孩子高。可以想见,一个花季少女面对一个没有感情的残疾丈夫,情感极度压抑。
而三少爷在分家之后,利用七巧的感情来骗钱,这就更加让七巧对世界绝望,一颗缺爱的心彻底变成了吞噬一切的黑洞。
3.社会阶层缺爱让曹七巧愤世嫉俗
七巧嫁到姜家之后,姜家从上到下都瞧不起她。他们不仅没有扶持弱者,体谅七巧照顾残疾丈夫的不易,反而处处欺压七巧。她在大环境中,也仍然得不到一点关爱,感受到的只有全世界的恶意。
这种缺爱正是由等级间的歧视造成的。其实等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等级间的鄙视链,容易造成人的不理智,对于七巧来说,就是心灵的扭曲。
三、张爱玲在小说《金锁记》中体现了哪些创作特点?
1.《金锁记》中藏着红楼梦的影子
张爱玲的小说受到传统小说影响很大,这篇《金锁记》尤其明显,单从技巧上来说,许多地方可以看得出《红楼梦》的影子来。比如人物描写方面。写七巧,小说一开端并不直接就写,而是通过两个下人的床头闲话点出,把这个家族的人物关系和大致的情况都交代清楚,这和《红楼梦》借冷子兴贾雨村之口道出荣宁二府的兴衰故事一样异曲同工。
张爱玲的作品在写作手法、人物刻画上无不有着《红楼梦》的影子。《金锁记》开篇就让人感受到和《红楼梦》相似的大家族气息。不仅是这种先由旁人叙说主角的模式,跟《红楼梦》一致,就是主角曹七巧的出场,也跟《红楼梦》中的凤姐一样,人未见,语先闻。
《金锁记》的整体叙事方式也和古典文学一脉相承。在《金锁记》中,每个人的语言语气都极具人物特色,能够深入到人物内心,看小说就像在看戏。
2.景物烘托心境的手法
张爱玲的文笔细腻、华丽,写人物心情不会直接写他高兴还是悲伤,往往会通过景物来烘托人物的心情,烘托整个气氛。
在《金锁记》中,月亮这个景物就曾被多次使用,每到人物生命中的关键时刻,月亮都会出来抢镜头。因此张爱玲笔下的景物也都成了表现人物的法宝,景物把整个场景的情绪渲染到极点,人物也更呼之欲出。
读完整本书,我对于曹七巧由原先的讨厌,变成了悲悯,曹七巧的悲剧不只是她一个人的悲剧,更是旧社会众多女性的悲剧。社会对于女性的诸多限制、规矩,三纲五常哪一条不是套在女性身上的枷锁。张爱玲对曹七巧对钱财那种变态的心灵刻画得入木三分。
在张爱玲众多对追求钱和爱的小说人物中,将这种对钱和爱的诉求表达的最彻底最淋漓尽致的就是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张爱玲说曹七巧是她小说世界中唯一的英雄,曹七巧出身低微,家里为了钱将她卖到了大户,人家嫁给一位患了软骨症,整日卧床不起的残疾少爷,她是出身贫寒被婆家瞧不起,这是缺钱,他的情感呢,在残疾丈夫身上得不到寄托,这是缺爱,这使得一个花样少女变得乖张暴戾,心理扭曲,她用一生幸福换来的钱成了他的黄金枷锁,他对全世界都充满恶意的地方,连儿女的幸福都要亲手毁掉。这也是为什么张爱玲要把曹七巧称为英雄,正是因为他的心理扭曲,将他的情感压抑表达得最充分最鲜血淋漓。
这个故事如果换成鲁迅先生来写那么主题,一定是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封建社会对人的束缚和残害。但是比起那个时代,张爱玲更关注个体关注人们的心灵与情感,因此呢,它能够从女性的视角写出人物最真实地感受,写出一个人活在世上钱和爱都不能缺少而爱的重要性更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