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执拧、懦弱、善良、势利和丑恶,这一切在时代的漩涡中交融、分化、迸裂,混合起来就是特定时空呈现出的时代性,散落开就是成百上千亿一星星的人生。大河淘淘牵浪携沙,除了数千年间数得清似天降的几个弄潮好手,绝大多数都仅是随波覆灭罢了。
只不过此刻,这个漩涡被搅弄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湍流中,才演绎出这部寒冬中的芳华。虽然冯小刚在中国电影界的地位已经不可移易,虽然这部电影的票房必与所谓的战狼相差甚远,但它定能以一当十,成为冯老炮儿的登峰之作。电影看到后程,我不禁想起张艺谋二十多年前导演的电影《活着》。这两部电影,同样深刻和具象,同样涌动着滚烫的时代性和有力的人性脉搏,同样有着对岁月的敬仰和对生命的唏嘘。
审视战争。
这场在教科书里几乎从来不加墨点的对越战争,以极端残酷的血腥画面冲击着早已习惯了歌舞升平的现代国人。多年来,如我等年轻人自然不能对这场战争感同身受,甚至很多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中老年人,恐怕也只是在报纸广播中得到一点来自边境浮光掠影的战报。而那些无数影剧展现的抗战及解放战争场面,终究光辉太盛多供瞻仰。但对越战争是与当今青年人同时代的战争,有着从和平岁月缝隙中散漏的边境狼烟,当人们真切地嗅到这烟尘中携带的血腥和杀戮,禁不住心寒胆颤和由衷敬畏。我也是第一次发现《英雄赞歌》那么浑彻动听。
战争源自政治,正义与否没有过多意义,影片很讨巧地避开了对战争本身的讨论,让我们穿透民族自豪和胜利之荣的外壳,直捣战争中一个个鲜活的性灵。因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关于命运,和命运中至臻至伟的青春芳华。
造化随命。
每个人诞生时,上天都在他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并为他设定了成长的时空情境。化身为棋、胜天半子纵然激昂,古往今来几人与天公试比高,还不是眼看这颗种子在生命滋养下破土了,成芽了,开花了,结果了,终谢了。何小萍的人生就始于那压抑的家庭,在卑微中成长而又蕴含着破土的欲望,所以她在入伍前就已经能够成为百里挑一的舞者。这种五味杂陈的生命力贯穿着她的生命起伏,从对部队的憧憬和对文工团战友的心寒,从在战场上拼了命地赢取自尊到成为英雄后的精神失常,最后归于平静的人生。并不是每个时代都有英雄,战争中的人是幸运的。也不是战争中的人都能成为英雄,何小萍是幸运的。而这一切,精神失常的她是意识不到的。当她意识到的时候,她才成了影片最后那个淡然的女人。萧穗子的舞姿很美,林丁丁的歌声很美,最美的还是那个精神病人在操场上的翩翩独舞。
人可不可以改变命运,我不知道。人怎样才能在命运中实现财富、权力和更多贪婪的愿望,我也不知道。谁知道1991年在海南做房地产的富人陈灿,能不能躲得过1993年的楼市崩塌呢。同样,也应该感恩命运将我们安排在当代,毕竟一百年前的中国还是民不潦生的军阀时代。特定的性格碰上特定的境遇,总会成全每一个特别的我们。不要陷囿于思力不能及的境界,只要善待属于自己的命运就好了。
敬畏善良,拒绝无私。
刘峰是个注定的好人,好得无可挑剔,这是后天不可训练的。谁也不能否定善良,尤其是站在美德的高地否定善良。即使是好人不长命,即使是好人交恶运,那也不能怪罪在善良头上。我们可以建议他不要那么无条件地操劳,可以建议他腰伤后转到更好的岗位,可以建议他不要放弃进修的机会,但谁让他是个注定的好人。一个好人做了件不妥的事就会身败名裂,一个坏人做了件善事就会被表彰赞叹。所以好人不能有儿女私情,好人不能放纵自我。只因好人抱了下他喜欢的林丁丁,那些标榜着好人的背包和证书都成了他流氓肮脏的罪证,也因此人生被全盘改变。后来,他曾深爱的、害怕被人说“腐蚀”活雷峰而揭发好人“流氓行径”的林丁丁嫁了华侨移居海外;高干之女郝淑雯得知陈灿也是高干子弟之后以门当户对的名义爱上了他,并成了富太太;只有好人最后落魄了。那么做个好人有错吗?没错!但好人只是用于被时代歌颂的,财富、权力甚至私情都不能被写进赞歌,更不能有非分之想,请老老实实做个好人。所以才有了那篇现在遍布全网的《<芳华>: 人为什么要善良, 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呼吁大众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固然没错,然而舆论更应该认识到的不是人要不要保持善良,而是要对好人应有更多的宽容。我可以尽力善良,请不要以好坏评判我,更不要逼迫我无私。请允许我在能合法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机会面前能行使自私的权利,在争取更高的平台、获得更强的能力前提下,我的善良才能帮助更多的人,同样可以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爱情贵在可施不可得。
穗子喜欢陈灿,刘峰等人喜欢林丁丁,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芳华》也不能免俗。然而深情常常不能换来深情,有情人也不一定终成眷属,岁月没有保证所有人喜遇良缘的义务,婚姻美满岁月静好也只存在于祝福之中。尽管如此,在穗子撕碎她写给陈灿的情书,也是她的第一首情诗之时,我们依然看到了一个女孩真挚苦涩的爱,同样值得尊敬和赞美。爱情可施不可得,是爱情之常态,“你要静候再静候,即使失收,始终要守”。
谨记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