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夏
男儿有泪不轻弹。
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父亲从来没有怕过。所以,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是一个硬汉,是一个英雄,无所不能。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忽然发现,父亲居然是一个爱流泪的人。有时候,说着说着,晶莹的泪就盈满眼眶。
不禁感慨,我的父亲,我一直把他当做榜样,努力想要成为他的模样。突然间,他怎么成了这样?
仔细想想,父亲变得爱流泪,是从母亲去世后开始的。
我的母亲,因为身体不好,经常吃药打针。后来,病情加重,一年的日子,大半都在医院里度过。那个时候,我们姐弟几个,各忙各的事,父亲成了专业陪护。
母亲去世那天,父亲恰巧回家办事,大姐二姐在医院陪着母亲。等父亲赶到医院的时候,母亲已经走了。我清楚地看到,大颗大颗的泪珠从父亲的眼里涌出来,嘴里不住地重复着一句话:“我走的时候还好好的,这是咋了?”的确,父亲回家的时候,母亲还好好的,跟大姐二姐还有家里的几个小孩分吃西瓜,等父亲回来时,已是阴阳两隔。
从那以后,父亲跟我们聊天,通常是以“当初,恁娘在的时候”这句话作为开头。这句话还没有说完,父亲就会红了眼眶。
我的父亲母亲,在我的印象中,他们吵吵闹闹大半辈子,算不得恩爱夫妻。父亲重情义,心软,做事有时候会没有原则;母亲为人处事,基本上不会让别人挑出她的毛病,但因为脾气不好,有时说话难免不中听。他们两个,既有互相欣赏的地方,也有互相不能容忍的时候,所以,吵架,不可避免。但每次吵架,母亲都坚持自己的理儿,不肯认输,最终妥协的,都是父亲。
父亲当过的最大的官,就是生产队长。我不知道那个年代的生产队长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但生产队几十户一二百人,不管是家庭内部矛盾,还是邻里之间有了摩擦,都来找父亲调解。在那个缺吃少穿的时代,矛盾的实质基本上都是钱财物。只要是父亲让他们拿着口袋从我家麦囤里装走半袋子粮食,再难解决的家务事都迎刃而解。每到这个时候,妥协的都是母亲。即使再不舍,母亲也会拿着瓢给人家装麦子,直到人家不住地说“够了,够了”才停下来。
母亲去世后不到三个月,父亲坚持要外出打工,理由是,跟年纪相仿的人在一块说说笑笑,比在家里强。其实,我知道,父亲不愿意一个人面对家里熟悉的一切。那个时候,我们都只顾着自己悲痛,却没有想过,我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熬过那一个又一个长夜?没少流眼泪吧?
父亲外出也好,在家也好,都说自己生活得挺好,从不给儿女添麻烦。父亲最后病重的时候,才说了一句实话:“要是恁娘在的话,我就不会受这罪了!”怪不得父亲在医院的时候经常流泪,他是想起了我的母亲,想起了他在医院照顾母亲的日子。父亲无意指责我们,但我很清楚,尽管我们都在尽最大努力尽自己的孝心,但我们的照顾,怎么能跟老伴儿日夜精心的陪伴相比呢?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父亲走的那一天,从早上开始,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他一直在流泪,却说不出一句话。
父亲被确诊癌症晚期并已经扩散时,我们都统一口径隐瞒病情,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父亲最后的眼泪,会不会是在怪我们没有全力以赴带他到各地大医院去看病?还是在留恋这个世界?留恋所有的亲人?
父亲走后的这几天,每次想到父亲的眼泪,我就禁不住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