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附名人蹭热度:“蝇附骥尾”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个新的夏商周时期典故:“蝇附骥尾”。

典故简介:

伯夷、叔齐是古代有名的贤人,曾经为了推辞国君之位而离开国家。他们的贤德之名,是因为孔子对他们的推崇而得以广为人知,孔子的弟子颜渊虽然勤奋好学,但那也是依靠着跟随孔子才显得更加声名显赫。

典故来源:

《史记》《伯夷列传》 

“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

炆钊浅解:

这则典故非常有趣,没有故事情节,却能让人轻松看懂:一只苍蝇,藏在千里马的尾巴里,就可以到千里之外了。这让人很容易想象出现在社会一种常见现象:蹭热度。当一个新的热点人物或事件出现的时候,如果能成功的跟他拉上关系,可以迅速让自己“火”起来。这一方面确实可以尽快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比如伯夷、叔齐、颜渊,如果没有孔子对他们的推崇,恐怕到了今天就没有人会知道他们了。这种借助于名人的推动力,彰显自己才华与能力的做法,本身也无可厚非。但是,有些时候,却让人感到不舒服。比如前几年的某舟子,某祖德,是靠打压一些名人来找一点点存在感,专注于蹭别人的热度,却不知道加强自身的修养,即便是暂时取得了一定热度,也必然不会长久;还是要多多依靠自己。

典故小结:

后人常用“蝇附骥尾”来形容人粘了名人的光而出名,也常用来表示一种自谦,也可以简写作“ 附尾 ”、“ 附骥 ”。

用典示例:

宋.黄庭坚《次韵吉老十小》

“痴蝇思附尾,惊鹤畏乘轩。”

清.曹雪芹《红楼梦》

“若不依我,我也不敢附骥了。”


网络图片 侵权删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