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鸭为食材的粤西名菜,首推罗定—“镬”鸭。
为何“镬”要用双引号?因为这道菜的命名在我的印象中是没有具体或准确的文字去记录,乡人用粤语发音进行音译,取谐音写成文字谓之“窝鸭”、“锅鸭”,但我认为用“镬”更合适。首先,当地人炒菜用的锅,用粤语发音为“镬”,比之“窝”、“锅”更贴切;其次,此菜的烹调用具必须用到柴火灶的“铁镬”才能作出其风味,亦即广东人经常所说的“镬气”。
言归正传,美食佳肴的成就源于优质的食材,“镬”鸭也不例外,制作“镬”鸭优选4-6个月大,4斤左右的农家散养麻鸭,俗称土鸭。土鸭散养,活动范围广,用天然的谷物喂养,肉质紧致,脂肪分布均衡,肌蛋白丰富,尤以放水稻田养的为佳。南粤大地位于东亚季风区,是中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使得水稻一年两熟,产量富足。清明、立秋前后插水稻秧苗,毛茸茸的鸭苗在一片青葱翠绿中嬉水玩耍,吃稻田的昆虫和野草,与水稻的共同生长;大暑、立冬前后收割稻谷,已然长成的土鸭吃着散落田间的稻谷,日渐肥美,此时成菜最为合适。
“镬”鸭在当地不同的乡镇或村寨有不同做法。我至少吃过两种,一种是老母亲的家传绝活,方法是先将鸭子整只煮熟,再另起油锅,加入酱油,烧热后将熟鸭煎至微微金黄色,即可捞起斩件装盘;另外一种是沾了老弟的光,我和LS厚着脸皮跟他一起访友、蹭饭,他多年的死党亲自下厨做了这道特色菜,此友的烹调方式与母亲的做法略有不同,具体是先将清洗干净的整鸭用盐摸一遍,然后放进烧热的铁锅煎至略微金黄,加入没过鸭子的清水,进行调味,大火烧开后再中小火慢慢炖至收汁,放凉后斩件装盘。“镬”鸭两种不同的烹调方式,风味也略有差异,第一种较为干香少汁,第二种肉汁丰盈入味,虽然一个是先煮后煎,一个是先煎后炖,获取“镬”气的步骤不一致,但美味的炼成殊途同归。
“镬”鸭的吃法也有两种。因烹煮成菜的过程已入味,上菜即可直接食用,但当地人更青睐于蘸紫苏或碧池做成的油碟而吃,这两样香草的香味与鸭肉极其搭配,夹起一块“镬”鸭沾一下油碟送进口,瞬间,鸭肉的甘香伴随香草独有的清香充盈了整个口腔,滋味无穷,满足了思乡的胃,抚慰了恋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