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1日,有幸从朋友手中借读《我的视觉日记》(王小慧著),初次看到这本书已被它的封面所吸引,直到次日夜才打开书籍,刚翻到书评内心已生起波澜,是什么样的作者和内容才会得到如此的评价!
她是“独一无二”的:她的艺术既不是很中国,也不是很西方,而只属于她自己。因为有了艺术,生命终于重放异彩。
杨澜(媒体人)
用笔写日记的人已不多,用摄影“写”日记也许更适合现代人生。作为一种“日记”的形式,面对面的直接冲突,获得的岂只是人们的内心世界,更重要的是摄影家自己心灵的无私袒露。很少有这样的当代艺术家在数量上和质量上能够达到这样的广度和深度,我们甚至可以用“王小慧现象”来概括和研究她。
林路(艺评家、作家)
这些对美好瞬息的珍爱,不期而遇的欢愉,还有淡淡的惋惜,构成一种低调的人生诗,一种又苦又美的心境,一种抓住感动了她的事物便牢牢不放的刻骨铭心的气质。这是好的作品,其实也是她自己。艺术地发现都是发现自我,艺术是把自己的个性的灵光投射在世间万物上,然后再一点点收回自己的作品。
冯骥才(作家)
她习惯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生活中点点滴滴能触动她每一根敏感神经的或大或小的景与物,就如同毕加索曾经说过:“我作画就像有些人写自传。画,无论完成与否,都是我日记的一页,也只有在这意义下,它们才有价值“。而《我的视觉日记》也有这种特质。
她通过文字细致地梳理思路,通过相机更用心地看世界,体验人生。这本书就是她的感情日记,思想日记,真正的心路历程。翻开这本书,展现在眼帘的是如同电影剧本般虚拟的人生,转折与高潮不断迭起,又以平淡的文字书写着她的传奇人生。
恰逢此时,我在做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可苦于没有灵感,无从下手。机缘巧合下遇到这本书,让我获益良多,随即决定加入”我的视觉日记“,就像作者在致读者中写道:“我想通过互联网做一次线上线下的大型展览,可以说这是一个于”互联网+“相结合的大型行为与艺术,是一个”时代的视觉日记“
也希望屏幕前的您,也能加入进来,无论是用简书,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方式,都可以来记录生活中点点滴滴能够触动某一根敏感神经的景与物,让“我的视觉日记”成为“我们的视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