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感冒发烧,家长就焦虑的不行,现在网络如此发达,百度一下呼吸道感染或者儿童发热的权威指南和专家共识非常容易,并且文章写的通俗易懂,同时很多儿科专家给出的关于儿童退热方面的方法、建议、指导如此详细,很多家长的焦虑似乎并没有减少,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要想处理好孩子的这些发热和呼吸道感染的问题,首先家长要处理好自己的心态。为什么这是第一点呢?因为人的一生是一定要面对甚至伴随一些疾病的,没有人能够一生不生病直到死亡,尤其儿童阶段,发热是最常见的情况了,试问作为家长的我们有几个在童年不发热、咳嗽的,成长过程中,又有多少身边的小伙伴因为这些发热的情况夺去生命或是造成残疾的?我的印象中只有很少数的人肺炎了住院而已,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就是与细菌、病毒、支原体这些病原微生物共存的结果,这是不能否定的事实。所以家长越能沉住气,越会采用理性而正确的方法,孩子才会尽快恢复健康。
以发烧为例,发烧时体温升高,有些病源微生物活性和繁殖就会变得不那么活跃。而人体的免疫系统反应性则显著增强,包括白细胞计数增加,吞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杀菌活性增强等。所以发烧是人体进化获得的一种对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入侵的有益的保护性机制。所以对待发热这一“症状”,治疗的目的改善患者的舒适度,防止并发症,而不仅仅单纯是退烧,这与好多家长的想法也许不一样吧。
如果我们家长把孩子感冒发烧变成一个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阶段,就不会那么恐惧和焦虑了,而且,在孩子发热不舒服的时候,如果家长能平和的告诉孩子:你发烧了,会有一些不舒服,但是你很坚强能做到正常的玩耍,能配合吃药和打针,你是很棒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在身体记忆中有抗压抗挫折的能力,合适的引导会让孩子在生病中“因祸得福”;而如果家长们的无比焦虑行为、表情和言语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这些画面和声音会让孩子认为:我是没有能力抵抗任何挫折的,我是脆弱的!
孩子生病确实有一点点加重的风险,但如果家长总想让孩子的一生一点风险都没有,其实就是逃避困难、挫折,这恰恰是给孩子造成最大的风险,因为孩子长大后所生活的这个社会就是存在各种各样风险的,比如乘坐飞机有坠机的风险,开车有交通事故的风险,在人群当中有遭遇小偷的风险,工作有失业的风险,家庭有不幸福的风险,就连吃鱼也有被鱼刺卡住的风险,但这些风险都是经过学习和成长可以尽量避免的,同样的道理,健康也会有一点点风险,就看家长如何看待了。
让我觉得有意思的现象是,很多外地务工人员的孩子,尤其多子女的家庭当中,家长不怎么焦虑,孩子患病的频率非常小,也非常容易康复,好像抵抗力比家庭条件更优越的孩子好一样,是否与家长的情绪焦虑或是平和有关,还是因为生活环境和习惯有关值得家长们去思考?
为什么网上的好多方法比如喝布洛芬混悬剂、喝水、擦浴不能真正帮助到家长呢?我认为很大的原因在于家长在利用这些方法时可能效果不佳或是症状反复的时候不知所措。下面开始说我的一些经验
一、发热的原因有哪些:发热只是疾病的一个临床表现,其病因可能会是错综复杂的,可以是呼吸道感染的一个症状,也可以是幼儿急疹、川崎病、麻疹、猩红热、结核、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风湿热、败血症等诸多疾病的一个症状。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感染性疾病是常见发热的原因,也有血液病、风湿免疫疾病等非感染性的发热。所以到医院抽血化验是一个重要排查方法,我的建议通常是如无紧急情况或特殊原因,发热24-48小时以后到医院常规抽血化验,这是因为时间太短比如发热后马上去化验会因为时间过短,体内指标还没有反应上来而造成结果不能反映病情的真实情况。
二、使用退热药的标准是体温达到多少℃?过去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医院里通用的标准是38.5℃以上需要服用退热药物,其实这不是硬性“指标“,正常人的体温范围是腋窝体温:36-37.3℃,每个人的体温都是因人而异的,并且是受周围环境温度影响的。我的个人观点是体温参考身体的一般状态而定,如果患儿体温在39℃以下,没有上升趋势,精神头非常好,并且饮水充足,尿量跟平时差不多并且不发黄的前提下可以暂不用退热药物。反之,即使体温在38℃,上升非常快速并且精神比较萎靡的情况下,也要及时服用药物,用药建议首选布洛芬混悬剂(≥6个月),其次是对乙酰氨基酚混悬剂(≥2月),两次用药的时间间隔是6-8小时(1),如果患儿不能口服药物,可以购买肛门注入的退热药物。交替应用退热药的方法因可能造成肝脏损伤已不常规推荐。退热的标准不一定是非要把体温降到正常,而是让孩子更舒服一些,病因未除疗程未到的话发热一定是会反复的!
三 、只要是发热,不管是否使用退热药物,喝水或者静脉输入液体都是必须的!如果不喝水仅仅依靠药物,效果会非常差,甚至会出现虚脱的情况。医生会告诉家长回家要多喝水,问题是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体重,喝多少是标准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好多发热的孩子喝水是不达标的。达标的标准是保证有充足的尿量,并且颜色是清亮的,如果几个小时都没有排尿,那一定进水量是不足的!
喝水的方法极其重要,孩子发热消化道活动减弱,会出现口苦的表现,喝几口水就会不想再喝了,难以保证摄水量。我通常的做法是让家长给孩子用冲橙汁加白糖(口感特别好),并且是每次少喝,频繁饮用,这就像是马拉松一样,不能像百米冲刺那样的节奏才能在一段时间内达到饮水的最大化!这种配制的饮料仅供家长参考。越是体温高的时候越要多饮水,只要摄入充足的水保证充足的尿量,孩子的发热是不需要过于担心的。
同时,孩子在这一阶段很可能会因胃肠道的活动弱而造成呕吐,所以发热的几天里吃东西一定要吃清淡易于吸收的,以流食为主,进食后的呕吐也不要害怕,只要有食物和水分摄入即可;但如果孩子不能够进食和喝水,并且反复呕吐,就会造成液体量不足,需要尽快到医院输液补充液体量!
四、物理降温要改变观念。过去主张的用温水、酒精或冰块物理降温现已不推荐了(2)!物理降温仅是单纯地使用物理方法冷却身体,并未降低体温调定点,如果过度或大面积的使用物理方法冷却身体,反而会导致机体通过加强产热( 寒战) 和进一步减少散热(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出现皮肤鸡皮疙瘩) 来克服物理降温对机体升高体温的干扰,力争使机体体温达到体温调定点温度。
在工作中,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我们东北寒冷的冬季,不管发烧的大人还是孩子,如果是从家里走到医院超过10分钟以上的(开车不算),重新测体温一定会比在家中测量的数值低,而且也感觉非常的舒服,所以很多家长半开玩笑的说:一到医院发烧就好了。这里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在每分钟要呼吸10-20次空气,并且把空气中的氧气输送到全身各处,所以患儿在路途中的冷空气会充分进入到身体的内部脏器当中,降低“内核”的温度其实是非常快速和有效的,如果条件允许,家长不妨试试这一去医院的模拟过程,让冷空气帮助孩子降温,比如多穿衣服到户外适当的活动。同时在家中应避免室内温度过高和穿衣过厚(也应注意保暖)的情况,这样非常不利热量的散失,会造成各种退热方法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应避免使用传统的民间说法“捂汗退热”。
五 、注意事项和常见误区有哪些。
1、小儿热性惊厥的防范,由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温的上升会造成小儿惊厥的发生,缓慢持续的高热通常不会造成这种情况。而短时间内的体温骤然升高即使刚刚38℃,也会出现热性惊厥。所以很多小朋友去幼儿园上学时,尽管有经验的老师会常规摸一摸头部的温度是正常的,而短时间的体温迅速上升具有隐匿性,经常会看到幼儿园的孩子活动中发生抽搐摔倒在地上,而老师和家长们会误以为是先摔倒伤及头部而造成的惊厥。
孩子的热性惊厥大多数持续时间短暂,预后良好,但如果持续时间长和短时间反复发作可能会造成脑的损伤,应尽快到医院治疗。惊厥发作时,家长或老师不要因慌张而耽误孩子的处理,应检查牙齿是否咬到舌头,如果存在这种情况应使用包绕毛巾的汤勺别开牙齿避免舌的损伤,同时也应注意避免硬物直接接触牙齿而造成的牙齿损伤。如果惊厥过程中发生呕吐是需要重视和正确处理的,一定要让患儿的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不能吐出而造成呼吸道误吸!
2、发烧会不会烧成肺炎?答案是发烧不会烧出肺炎!通常的发病过程是肺炎导致发烧,或者呼吸道感染逐渐加重为肺炎而伴随着发烧这一过程,发烧仅仅是细菌、病毒、支原体这些病原微生物侵入体内以后机体启动防御机制的一个身体反应过程。同样单纯的发烧也不会烧坏其它器官,而真正伤害身体的是导致发烧的病因或合并一些疾病,如脑炎、癫痫、液体量严重不足和电解质紊乱等等,发烧就像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是可以被家长发现的,而病因就像是冰山水中的部分一样,庞大而又不易被发现,对患儿造成伤害的往往就是这些水下的部分。
六、什么情况该去医院?
1、精神头不好,即使体温退了也显得萎靡,提示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孩子是不会装病的,轻度的体温升高他(她)是不会在意的。
2、合并一些发烧以外的症状,如小儿惊厥、咳嗽剧烈、咳嗽带痰、严重呕吐到无法进食喝水,如果体温不高时也呼吸急促(体温升高时呼吸频率是变快的)、呼吸不畅(喉咙好像变细了一样的呼吸声音)时要立刻前往医院儿科急诊治疗,一旦发生窒息是非常危险的情况,就如同前面提到过的那个孩子。
3、如果发烧过程中或发烧前后出现皮肤黏膜出疹的情况有可能是患了小儿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到感染科排除,如到儿科排队会造成浪费时间(儿科与感染科未分开的医院除外),家长需要把头、面、颈、胸、腹、腰、背、躯干、四肢详细的检查后及时就诊。
4、3个月以下出现发热;3个月以上出现高热:3-6个月肛温≥38.3℃,6-12个月肛温≥39.4℃,1岁以上肛温≥39.4℃且持续超过24小时。
5、体温升高超过3天,建议到医院做一些检查和咨询一下医生,目的在于排除其它疾病以及并发症的可能,而不是要求儿科医生一定要给开一些“特效药”要孩子快点好。
6、冬春季节儿童流感的发病率会偶有升高甚至爆发的时候,流感的抗病毒治疗是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有效,口服剂型奥司他韦是常用的药物,家属应通过学习具备一定的识别能力,否则如果孩子一发烧就往医院跑,结果很可能是等待好几个小时甚至更久换来的仅仅是医生几分钟的诊治时间,由于医院感染的儿童人数过多,就诊环境里会存在很多各种各样的病原微生物,如果造成二次感染就会更麻烦了。
7、其他任何家长无法判断和担心的情况。
七、儿童感冒发烧如何预防?
任何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1、接触病原体;2、机体的抵抗力差。
预防也要从这两方面入手:1、切断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是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要保证孩子家中和幼儿园空气的流通和清洁,打喷嚏时应避开他人的口鼻区域,勤洗手,避免用污染的手接触口、鼻和眼睛。
2、提高抵抗力,注重孩子的营养均衡,保证食物搭配合理,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不管任何季节都要保证孩子的体育锻炼和任何形式的运动,本人推荐如果有条件可以多一些类似游泳和玩水的运动,这会提高孩子对温度的适应能力。
除此之外,孩子有一个稳定良好的情绪也是防止疾病的重要因素,和睦友爱的家庭成员关系以及避免超龄过早透支性学习的压力、以及包括旅行在内的家庭活动尤其是有锻炼效果的活动如爬山会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免疫功能。
孩子的健康乃至长大以后一生的身体状况良好需要全社会的持续关注、综合素质教育的广泛普及、家长育儿观念的不断提高和孩子的自由快乐成长几方面共同努力完成,而仅仅靠医生的几分钟就医指导和几篇医学科普文章是远远不够的。
祝福天下的孩子们都有健康快乐的一生!
参考文献:
1、《中国 0 至5 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 病因、实验室检查和治疗部分解读》罗双红、温杨、朱渝等,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16 年 8 月第 11 卷第 4 期
2、Fever in under 5s: assessment and initial management,NICE guideline,Published: 7November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