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任本能”四步法重建行动力

阿辉是一名应届大学毕业生,与身边其他同学一样面临就业难的问题,然而就在他人都绞尽脑汁想办法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时,他却怀揣着对文学的热爱,在居民区开了一家主打经典文学的小店,想要一展身手。可能真应了那句话——创业“九败一胜”!很快,阿辉就遇到了创业路上的第一块绊脚石——因盲目跟风进购畅销书导致库存积压,加上选址隐蔽、客流量稀少,每日营业额不足百元。连续三个月的入不敷出……这让他陷入自我怀疑:“为什么努力没有回报?我是不是根本不适合创业?”他开始失眠,每天机械地重复开门、打扫、发呆的流程,不敢再轻易选品,经营业绩越来越差。

如今自主创业或想要创业的人越来越多,但很多创业者在创业初期遇到障碍都会遭遇此类“努力无效”的心态危机。若放任这种倦怠感蔓延,不仅会导致决策质量下降,忽视潜在资源,错失创业机会。还可能会因长时间应对心理高压影响身心健康。创业有风险,如何保证良好的心态助力扬帆起航呢?以下这本《心态制胜》中可能有良方。

本书以运动心理学先驱W.提摩西·加尔韦提出的“内在游戏”理论为核心框架,通过独创的“双自我模型”(理性评判者VS本能行动者),结合网球训练案例与职场生活场景,系统揭示了心态对个人潜能释放的决定性作用。书中创新提出“真正的舒适区是身心合一状态”,主张通过减少自我批判、培养感官沉浸式专注等反直觉方法,将运动领域验证50年的经典理论迁移至人生赛道。学习实践本书提出的主张和方法,不仅能掌握“目标画面化”“元模式思维”等工具提升抗压能力与决策效率,更能通过调和内在冲突频繁进入心流状态,最终构建长期稳定的成长型心态,适用于高压职场、竞技运动及家庭教育等多重场景。 

对于创业者来说,心态的崩塌远比商业失败本身更危险——它直接切断了创业者与“可能性”的连接。《心态制胜》中提出的“信任本能”方法,通过调和理性与直觉的冲突,可以帮助创业者跳出消极循环。 

先来看看阿辉陷入心态危机的根源——自我1与自我2的内在战争。

在《心态制胜》的理论框架中,“自我1”是理性评判者,负责分析、计划、批判,如同一个严厉的监工;“自我2”则是本能行动者,承载着直觉、经验和身体记忆,如同一个天赋异禀却常被压制的执行者。二者的冲突,正是阿辉陷入倦怠的核心原因。  

1. 自我1的过度干预: 

当书店经营受挫时,阿辉的自我1不断发出否定信号——“选址错了”“选书策略失败”“你根本不懂商业”。这种批判虽源于理性分析,却因过度聚焦“错误归因”而演变为精神内耗,甚至压制了自我2的本能创造力。 

2. 自我2的行动冻结: 

长期被自我1贬低的本能行动者(自我2),会逐渐丧失对风险的耐受力和试错勇气。例如,阿辉明知需要调整选品,却因“害怕再次犯错”而僵化重复旧模式,这正是自我2因长期压抑产生的“习得性无助”。 

由此可见,阿辉的“努力无效”并非能力不足,而是内在能量被自我冲突消耗殆尽。自我1的批判→削弱自我2的自信→行动效果不佳→强化自我1的批判。阿辉的倦怠,本质上是一场“内在战争”的外显——当理性评判者垄断决策权,本能行动者的生命力便被逐渐抽空。两者的失衡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要解决这个困境,关键不是“更努力”,而是“停止内耗,唤醒本能行动力”。

具体可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通过“信任本能”四步法来重建行动力。

第一步、觉察“自我1”的批判性声音

及时识别理性评判者(自我1)的过度干预,如“你肯定做不好”“这次一定会失败”。 

比如阿辉可以这样做: 

1.每日记录负面念头(如“书店没救了”)的出现,并标注这些想法出现的场景。

2. 使用“双自我对话法”反问:“如果我的朋友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如何鼓励他?”尝试跳脱出当事人角色,站在第三者的角度看问题,会有助于逐步将自我批判转化为客观分析。 

第二步、用“感官沉浸法”聚焦当下任务

觉察到“自我1”的过度评判后,可以将注意力从结果转移到过程细节,减少焦虑干扰。 

同样以阿辉的例子来说,他可以: 

1.设计“最小行动方案”,每天专注完成一项具体任务。如整理10本书的推荐语。 

 2. 找到创业本身的价值锚点,比如在服务顾客时,刻意关注对方的购书需求描述,推荐适合对方的书籍。聚焦客户需求,而非担忧成交结果。 

第三步、以“目标画面化”激活本能行动力

聚焦当下任务虽然可以在“点”上的努力,暂时缓解压力,并获得及时反馈,但要促使自己坚持行动,还需将抽象目标转化为具象场景,持续激发直觉驱动。 

比如阿辉可以这样做: 

1. 绘制“理想书店”视觉板:包含读者沉浸阅读的画面、书架分区设计草图。将目标画面化,会在潜意识里持续激发内在驱动力。 

2. 分解目标为“30天行动计划”:比如首周通过免费读书会吸引5名常客。 

第四步、通过“小步试错”积累正向反馈

既然创业过程中失败是不可避免的,那失败来得越早越好。我们可以用低成本行动验证假设,替代完美主义空想。 

比如开书店创业的阿辉可以选择: 

1. 开展“盲盒选书”活动:读者支付30元随机获得一本店员推荐书+手写解读卡(测试用户兴趣); 

2. 根据反馈数据调整选品:发现社科类书籍需求高于预期后,迅速缩减滞销文学库存。 

通过以上四步法实践,阿辉的书店有望实现扭亏为盈。更重要的是,他可以重建了“过程即奖励”的认知:一次失败的选书尝试实际上是“排除一个错误选项”,而顾客的一句“你的推荐让我重新爱上阅读”则可能成为比利润更重要的价值锚点。 

创业者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商业嗅觉,更是将挫折转化为“内在游戏”的心态切换能力。不管是正在创业的朋友们,还是即将走上创业道路的伙伴们,请学会信任本能,将那些曾令人窒息的“努力无效”,化作成长路上最深刻的注脚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