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好邻居送来自己包的饺子,我才恍然,又到冬至了--年岁越长,时间似乎走得越快,一年一年,总是不知不觉。
对于冬至这个节气的印象,始于母亲走后。赣东北的那块红土地上,人们对冬至的重视,不亚于清明。每年冬至日,亲人们也得备好各种祭品,来到坟前,祭扫先人,毕竟你可以不知自己将会去向何方,但是你一定要知道来自何处。
母亲走后,冬至日便成了家人与母亲对话的日子。坟头除草洒扫之后,点上香烛,摆上祭品,焚香磕头。除了常规的青菜豆腐,家人还会备上卤猪耳口条等熟食,那都是母亲生前爱吃的。
对于在外的我而言,这样的日子总是多了一份惆怅。父母在世从来开明,家人相处也一直没有繁琐规矩,大家都认同活着的时候彼此善待,人走之后,所有的一切也都是做给别人看的,所以,对于祭奠之类,家人们总说,你不要来来回回跑,清明如此,冬至更如此。香他们会帮我上,纸他们会帮我烧,头他们会帮我磕,与母亲的絮叨,他们也一定会带上我。父亲在的时候是这样,三年前,父亲走了,一切依然……而我,会在冬至夜,跟家人通个电话,聊以自慰罢了。
傍晚去遛花少时,习惯性地摸出手机,打给了大姐。她正在忙着烧饭,电话里有嘈杂的声音。
“山上去过了,没什么事。”
“今天还好阴天,就是有点冷。”
“今天烧了青菜豆腐,还有蹄髈……”
“等莉(二姐)过来,我们也要吃饭了。”
如果撇开这特定的时刻,我们的通话和平日无二,无非家长里短,无非吃饭睡觉穿衣。
可今天毕竟冬至,走在街上,可以听见远处零星的鞭炮声。这一天,在地理上,太阳的位置最靠南边,白昼的时间最短,黑夜的时间最长。古人将其当作二十四节气的起点,视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在古人心中,这一天,天地阳气日渐兴盛,乃大吉之日,而且新年就在眼前。,于是,便有了“冬至大如年”之说。
古时候,漂泊在外的游子到了这时节,不远万里都要回家过冬至,谓“年终有所归宿”。这一天,需要亲人相守,需要围炉而坐,需要饺子汤圆冬酿酒,驱走严冬的冷寂萧瑟。一年四季,总会有漫长的夜,总会有彻骨的寒,好在还有亲人相守,有美食相伴,有炉火相偎,这便是人们重视冬至夜的意义吧。
此刻,与家人隔着几百公里的路程,但彼此的牵挂就在耳边,身不能归,心从未分开,也便是一种另类的团圆了。
“妈,今天你吃什么?”这边刚挂断和家人的电话,胖少的问候又至。
“饺子啊,你菊芳阿姨包了送过来的。”
“可以可以,你多吃点。”电话里,小伙子的声音很是欢快,“一会我也要去吃饺子,今天冬至呢。”
“多吃点啊,多吃点!”放在平时,肯定要嘱他晚上少吃点,吃清淡点儿,可今日冬至啊,家的慰藉不就在一顿大吃大嚼里吗。
电话里,闲聊片刻,挂断电话,嘴角的笑意开始浮现,他的,我的,相信都一样。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无论你今日身在何处,有家回,有人念,才是人生最温暖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