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群里交流亲子阅读时,大家经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孩子小,不爱读书,怎么提高他的阅读兴趣“,或者”我不会给孩子读书怎么办”?
其实,家长想提高孩子读书兴趣是有很多手段可以用的。
以低幼绘本《拔萝卜》为例。
这册书版本很多,在意插图的,可以选择国画大师杨永青画的,由蒲公英童书馆重印出版。
还有“儿童之友”系列里的俄罗斯风格的插画风格也不错。因为《拔萝卜》这个故事就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所创作的,迄今被翻译成0多种语言,受到了世界各地孩子们的喜爱。
如果觉得孩子还小,选择其他相对经济实惠的版本也可以,只要画面可爱,字比较大的就行了。
对于小宝宝来说,这个简单的故事关键在于怎么“读”。
《拔萝卜》这个儿歌大家都比较熟悉,很简单。
主体结构就是这样:
“嗨吆嗨吆,拔萝卜,嗨吆嗨吆,拔不动;
小XX,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
如此多次重复。
有很多低幼绘本都是这样,简单的句型重复好多遍,再加上孩子也会要求反复读,家长有时候就会觉得没意思。想换一本吧,孩子还不乐意,家长都读腻了,积极性就不高了,这种情绪多多少少会影响到孩子。
蒙特梭利曾说:反复练习是儿童的智力体操。
有研究表明,孩子要真正认识一个新字,需要重复3000遍;如果能够做到灵活运用,完全掌握,则需要15000遍!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所需次数会有所下降,但对于小宝宝来说,他们学习东西的利器就是:重复再重复。
所以这些重复多遍的儿歌童谣是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的。而我们家长要做的是,运用多种方式陪孩子完成这个成长过程。
我家是在儿子2岁左右开始读《拔萝卜》的。
光照着书逐字念太枯燥,我就一边读,一边做动作。
儿子用手把住床头,我在他身后抱住他,前后摇晃做出“拔萝卜”的样子。
因为我还没能记住歌谣里每句的顺序,所以我就把书放在他怀里,每“拔”一次,就翻页看一下。
即使是这样磕磕绊绊地读,儿子也玩得很高兴。
而且他还会自己来丰富这个游戏。一开始只是我们两个。后来他就找来他的玩具,什么小熊、小狗、青蛙等,由大到小地依次排列。每读一页,往我身后加一个。
那段时间我们每天都要这样念几遍。
后来到“十一”长假时,我们全家一起回老家。
在老家,去家旁边的一个小树林玩时,他每看见一棵高点儿的草棵子,就要停下来,揪着草背一遍这个故事。我在一旁陪着他,适时出现,作为后续补充的“老太婆、小猫、小狗”等人物进行配合。不到200米的一段路,走了一个多小时。
就这样,这本书前前后后看了好几年才放下。
当然,在这个共读过程中,他很快就记住了书中出现的人物、动物的名称,还有“种”“拔”等动词。后来再念的时候,还会把自己的玩具也加进去,延长歌谣的长度……总之,就像前面研究中说的,在不断重复中,他才算是完全掌握了这些字词的含义,能够自如应用。
搬书回巢,有书智库领读达人,今日头条认证作者,新浪微博认证书评人。图书编辑、网络编辑、运营编辑……这么多年,兜兜转转还是和文字打交道。我愿搬书回巢,助你师逸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