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了肖川老师的“润泽生命的教育”让我对生命、对教育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肖川老师向我们解读:幸福是充实而又闲适,心中有盼头,手中有事做,身边有亲友,家中有积蓄。他向我们解读:教育的目标是要为学生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他向我们解读:人总要保持积极乐观。他向我们解读:人在痛苦时,不要只做一只杯子,要做一个湖泊。他向我们解读: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欣赏,有欣赏就会有爱,有爱就会有美,有美就会有自由,有自由就会有快乐。他向我们解读:教育有力量在于: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人们带来自信。
感悟于肖川老师的润泽生命的教育,因此将我校的办学目标定位于做润泽生命的教育:润泽生命的教育意味着为了学生的生命成长与进步,应确保学生的安全与健康,鼓励学生自由学习与探索,着眼于学生当下与未来幸福生活的营造……我们想,不管是我们学校还是教师,都要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拓宽生命教育的涵义,努力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通过我们的生命教育让学校变得更有吸引力,让教师变得更富魅力,让学生变得更具活力。
“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我们的教育——真正人道的教育,不仅要对学生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生命启迪生命,生命润泽生命” 。每个孩子就是一个个独特的生命体,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也就是尊重了孩子生命的选择啊!当“生命在我们的关怀下生动地展开”,那是多么美丽的一种情景!孩子成功了,我们老师不也追逐着教育的幸福与梦想吗?
“教育就是服务” 。追随孩子,就要怀着一种服务的心态,在忙碌紧张的工作中学会感受教育的芬芳,享受教育生活的从容与豁达。
当夜深人静,静静地翻阅肖川教授的文集的时候,那些深遂的文字会情不自禁地在你的脑海里跳动翻滚。读着《以教师的姿态生活》这一章节,让我感触颇深,其中有这么一句话使我印象深刻“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或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很喜欢这句话,我们不是完美的教师,可是我们都会向着更好,向着完美出发,我们不追求一定要达到完美,但我们很享受这个追求的过程,因为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生活着、创造着、成长着。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找到一种方法,让我们的孩子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并以一种积极的方式生活。充满亲和力的教育并不是没有惩罚的教育,而是能够让学生有申辩的机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惩罚的教育;也并不是不强调、不看重学生学业成绩的教育,相反要让学生切实地对自己的学业成败负起责任,积极探寻改进学业不良状况的途径,并勇敢地直面现实。教育的亲和力,对学生而言,首先是课堂生活的高品质。教师在课堂上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在学生与文本知识、个体和集体经验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愉快而轻松。读着《积小成以成大成》,更让我们懂得:一个人要想取得一点成绩并不难,难的是有明确的目标追求,并坚持不懈地努力,使每一个“小成”都不游离于最终伟大目标之外。我们之所以取得成功,都是从一点一滴的积累而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做为教师,更应该做好平时的每一件小事,不能忽视每一个教育细节。读着《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让我觉得一个人有思想的重要性。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不会人云亦云,不简单化,使得我们葆有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有自然的引领。他(她)会认真挖掘教材的内容,更好地理解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广阔的天地。做有思想的教师,会博览群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更好地为自己的教学服务。终有一天,我们的年华会老去,可我们的思想会在足迹中闪光,并将照亮前行的路。
守住平凡做幸福的教师,因为我喜欢我的学生,更喜欢我的教育事业!
Nov.29th,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