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档的厮杀,我见识过了。看了呼声最高的,《羞羞的铁拳》《英伦对决》和《缝纫机乐队》之后,我显然已经体力不支。其实王晶导演的《追龙》也算是一部热门影片。这部作品被称为王晶导演的五年最佳,但由于个人喜好,它没能入选我的观影清单。纵观整个国庆档,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惊喜,也反映出了许多问题。中国电影进入了高票房时代,而高质量却还有很大欠缺。
没有了《芳华》和《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两个强大的竞争对手,《羞羞的铁拳》领跑国庆档显然轻松了许多。但不得不说,自《夏洛特烦恼》之后,开心麻花就在喜剧电影方面表现得忽好忽坏。《羞羞的铁拳》选择站在《驴得水》之后,可以说是个错误。
《羞羞的铁拳》显然已经出现了消费明星,讨好青年观众的现象。用老梗,开黄腔与普通的低俗喜剧没有太大区别。包袱密,但不高级,与《驴得水》简直无法比较。作为喜剧,它只做到了搞笑,却没有做到引人深思。舞台剧的剧本设计不都是符合电影标准的,有些东西,剧场效果好,放在电影里却未必。好作品需要时间的打磨,一年一部的速度让开心麻花变得越来越吃力。如此下来,即使收获了高票房,也难以获得好口碑。
马丽和艾伦在片中的表现十分出彩,马丽的表演亦如既往的准确,稳定且有层次。艾伦,很庆幸他终于不演傻子了,互换身体后,他对女性举止的把握很到位。两人的表演算是给了我一些安慰。
作为电影人最好的境界是活在人间烟火中,但从不流连忘返。如果被金钱和利益束缚,就难再逃出欲望的网罗。一部好作品的背后一定是干净的心灵,开心麻花这几年的变化很大,我不能快速的评判这种现象是好是坏,时间会对它进行检验的。
相比于《羞羞的铁拳》,《缝纫机乐队》则显得更有诚意,虽然称不上爆笑,但剧情设计巧妙,不牵强。与两年前的《煎饼侠》不同,这次大鹏选择了更温和的叙述方式,有哭有笑的把故事讲到观众心里。两年的时间让大鹏从一位跨界导演进步成为了有坚持的电影人,通过在冯小刚,徐克,周星驰的剧组里学习,让大鹏变得更稳重,更走心。
《缝纫机乐队》的搞笑包袱,不如《羞羞的铁拳》密集,但故事讲得十分流畅。“缝纫机乐队”,其实就是大鹏青年时期乐队的名字,而站在舞台上唱黄家驹的歌,也是他本人的梦想。大鹏出身平庸,但这恰恰成了他的优势——不浮躁,不忘初心。曾经的大鹏是个小人物,而现在的他则一直用曾经的自己去激励小人物,他的作品有了独特的风格,也为小人物的故事站稳了脚跟。
《 缝纫机乐队》给了喜剧迷们一个惊喜,也给了摇滚乐迷们一个惊喜。喜剧方面,算是请来了喜剧界的半壁江山。范伟,爱笑兄弟,白眉工作室等纷纷亮相。摇滚乐方面更是让人忍不住想给大鹏磕一个。唐朝乐队,黑豹乐队,鲍家街43号,二手玫瑰……退休的,没退休的都以客串的形式与大家重逢,让人血脉喷张。结尾beyond成员的意外亮相更是将影片推向了高潮。作为00后,我并没有经历过那个愤怒,热血的摇滚时代,我的记忆也仅仅来源于长辈口中的故事。在我心里,那段历史,不像是历史,更像是一个传奇。曾经有一群青年人,他们在烈火中诞生,为摇滚而生,有的在摇滚中老去,有的在摇滚中死去,但他们不后悔,那些曾经的追随者们也永远不会忘记。
两年前的金马奖出现了一位年纪很小的影帝提名者——李鸿其。作为《醉·生梦死》的男主角,他带给了大家太多惊喜。他能出现在《缝纫机乐队》中我真的很意外。在《醉·生梦死》中,他叫“老鼠”,在“缝纫机乐队”中他叫炸药。名字总像是随机起的,相信总有一天他会演一个有完整姓名的角色。
《英伦对决》,与前两部作品不同,他没有选择与成龙多数作品相同的喜剧路线,而是转头奔向了相反的方向——悲情。记得看《新警察故事》时,我差点哭死在家中。如今到了《英伦对决》,我不仅为故事而伤心,也为成龙的苍老而伤心。
老实说,我并不是一个成龙电影的追随者,但我知道奥斯卡给他一座终身成就奖一定是有道理的。作为继李小龙之后第二个用功夫在好莱坞闯出一片天的中国演员,他的地位已经无人可以取代。
《英伦对决》是一部非常纯正的好莱坞电影,请到了老007皮尔斯·布鲁斯南为成龙做绿叶。整个故事围绕爱尔兰与英国的政治纠纷展开,这样的社会背景让中国观众欣赏起来有些力不从心。
片中的表演自然是十分准确的,可它让我想起了一部与其处境相似的港片——《枪王》,作为张国荣的晚期作品,表演方面自然是很过关的,可剧本却出了很大的问题。角色定位模糊,戏剧冲突不明显,故事讲得不够清楚。这是《枪王》的问题,也是《英伦对决》的问题。高质量的表演配上禁不住推敲的剧本,结果只能是眼高手低。
如高晓松所说,艺术和大众审美总是有一定距离的。就像我说《羞羞的铁拳》让我有些失望,总会有人说:“我觉得挺好看的呀,挺逗的。”电影艺术当然要为大众提供娱乐,但它更重要的作用应该是使人们的文化素养在轻松的氛围中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