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1968讲《黄帝内经》之“生气通天论篇第三(8)”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大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这段主要讲的是:阳气主要的作用是防护人体的外围,如果阳气不足,不牢固,那么一年春夏秋冬四时,都有可能被邪气所伤而生病。
所谓阳气就是卫气。人身有阳气,好比天有太阳一样;太阳因为有天的大光明而能恒久的照耀(在“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里面讲过这个问题了),人身的阳气呢?如果不失其所也必然会令人健康长寿。“失其所”就是卫气衰弱而不能防护人身的外围了。如果失其所不能保护好人身,则必然会折寿或者是夭亡而生命不能得以彰显。所以天运有这个太阳为天地万物带来光明,人身也应当有这个阳气来保卫人体。故阳气在人体的皮肤腠理分肉之间运行,而阳气所运行的这些位置,都属于人体的外围,所以讲阳气是保护人体外围的。如果阳气不牢固,那么一年四季的邪气都会由于阳气不牢固的原因,而给人体带来疾病,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则是,人不能遵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顺序而生活,导致阳气变的虚弱。冬天的严寒天气,在这种环境下应当尽量待在温暖的室内,即使要出门在外,也应该穿戴的保暖而严密:即便是脑子里有想法,心有什么运作,身体也不要轻易的妄动,这样好让阳气藏好。在冬季,好比神气待在房间里,阳气就是门户,如果阳气不足,也就是门户不结实,那在日常的起居生活中,突然有所惊骇的事情发生,那么神气就会由于受到惊吓而通过不结实的门户,飞越出房间,悬浮暴露于外,从而失去了它应该待的位置。这就是冬季,如果阳气没藏好,必然会变的虚弱,而虚弱的阳气就会使守护神气的门户变弱,从而导致神气受到惊吓而浮露于外的恶略后果。 夏天中了暑气的人,这样的人,身体必然有汗,表现为:烦躁而好动,喘息声音大。另一种情况是,不烦躁身体也安静,可是就是好说话。这是得了暑症的两种表现。总之,暑症就是热症,就是应该符合身体动静的,该动就动,该静就静的,然而却不能静的,静不下来的,就是热症。(张洁古讲:在运动的环境中,得的暑症叫作中热;在安静的环境下得的暑症,叫作中暑。中热的是阳症,中暑的属于阴症。李东垣讲:在暑热的天气下,无病之人,有的在深堂大厦里避暑纳凉而得的暑症,叫作中暑;这种人的病症表现为:头痛、怕冷,身体拘紧,四肢关节疼痛而心烦,肌肤大热可是无汗,这就是因为房室的阴寒之气遏制了身体的阳气,使全身的阳气无法伸越,而导致中暑,方法是以“大顺散”热药来治疗。如果是有的人或农夫在白天劳动中得的暑症,叫作中热,这种人必然是头痛的很厉害,躁动而怕热,肌肤大热,这样又引起大渴而大量饮水,导致汗大泄,这样全身没有力气而不能活动,这就是天气太热而从外伤害了肺气,方法是用苍术白虎汤凉药来治疗。)本段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