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一般是在心脏骤停后的 4 - 6 分钟内。
在这段时间内,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的机会,减少脑细胞因缺氧造成的不可逆损伤,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质量。
例如,如果一个人在运动中突然心脏骤停,若能在 4 - 6 分钟内得到正确的心肺复苏,其生存希望和恢复良好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但如果超过这个时间仍未进行有效的复苏,即使患者最终被救活,也可能因大脑长时间缺氧而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无法苏醒。
一、心肺复苏(CPR)的正确操作步骤
(一)确认现场环境安全
首先,快速观察周围是否存在可能对施救者和患者造成危险的因素。比如:
(1)查看地面是否湿滑、有无障碍物,以防在施救过程中滑倒或绊倒。
(2)注意周围是否有交通状况,如车辆行驶,避免在马路中间等危险地段进行施救。
(3)观察附近是否有漏电的电线、电器设备等,防止触电危险。
其次,确保现场没有易燃、易爆物品,避免在心肺复苏操作中引发火灾或爆炸。
另外,要留意周围是否有不稳定的物体,如可能倾倒的架子、重物等,防止其掉落造成伤害。
例如,在路边发现有人突然晕倒,要先观察四周车辆是否停稳,路面是否平整;如果是在室内,要检查是否有电器插头松动、有无明火等情况。只有确认环境安全,才能放心地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
(二)判断患者意识和呼吸
判断意识:
轻拍患者双肩:施救者靠近患者,用双手轻轻拍打患者的双肩。
大声呼喊:在患者两侧耳边呼喊,例如:“先生/女士,您能听到我说话吗?”声音要清晰、响亮。
判断呼吸:
观察胸部起伏:施救者的视线与患者胸部平齐,观察胸部是否有上下起伏的动作。
感受呼吸气流:将一侧脸颊贴近患者的口鼻,感受是否有呼出的气流。
倾听呼吸声音:仔细倾听患者口鼻处是否有呼吸的声音。
整个判断过程应在 5 - 10 秒内完成,以尽快确定患者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例如,在遇到一位突然倒地的路人时,施救者可以先轻拍其双肩并呼喊:“朋友,醒醒!”或“朋友,您怎么啦!”同时观察胸部和感受气流。如果患者没有反应且胸部没有起伏、感受不到气流,听不到呼吸声,就可以判断其没有意识和呼吸,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和呼叫急救。
判断呼吸时常见的错误:
观察时间过短:没有达到 5 - 10 秒的观察要求,可能会误判患者的呼吸情况。比如只是匆匆看一眼,就认为患者没有呼吸。
仅观察胸部起伏,未感受呼吸气流和倾听呼吸声音:胸部起伏不明显时,单纯依靠这一点可能会判断失误。
错误判断患者的叹气样呼吸或偶尔的不规则呼吸为正常呼吸:这些异常的呼吸模式并不代表患者有有效的自主呼吸。
因紧张或经验不足,观察不够仔细:注意力不集中或过于慌乱,导致对呼吸迹象的判断不准确。
受到周围环境干扰:例如周围人群的嘈杂声、自己的紧张情绪等,影响对呼吸声音的判断。
观察角度不正确:没有站在合适的位置,导致无法准确观察到胸部的起伏情况。
没有清除患者口鼻周围的障碍物:如头发、衣物等,可能会影响对呼吸气流的感受和观察。
(三)呼叫求助
如果患者没有意识和呼吸,立即呼叫周围人帮忙拨打急救电话 120,并获取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呼叫求助应遵循以下步骤:
(1)大声呼喊:首先,以最大的声音呼喊周围的人,引起他们的注意,例如:“快来人帮忙!”
(2)明确求助内容:清晰、准确地表达需要帮助的具体内容,比如:“有人晕倒了,需要帮忙拨打 120 急救电话!”
(3)指定人员:如果周围有多人,指定特定的人来执行任务,例如:“穿蓝色衣服的大哥,请您帮忙拨打 120 !”“请穿黄色衣服的女士,帮忙看看周围有没有AED,将其取来。”
(4)提供关键信息:向急救中心接线员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患者的大致情况(如失去意识、呼吸停止等)以及现场正在进行的急救措施。
(5)保持冷静:在呼叫求助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冷静,语速适中,以便他人能够清楚理解您的需求。
例如,假设您在一个商场里,突然发现一位中年男性倒地不醒。您迅速跑到患者身边,判断他没有意识和呼吸后,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并同时大声呼喊:“快来人啊,这里有人晕倒了,需要帮忙!”这时,周围有几位路人围了过来。您紧接着指定其中一位看起来比较镇定的年轻人说:“戴眼镜的小伙子,麻烦您赶快拨打 120 急救电话,告诉他们我们在 XX 商场一楼中庭,有位男士突然晕倒,我正在给他做心肺复苏!”在等待 120 调度员接听电话的过程中,您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电话接通后,年轻人说:“您好,这里是 XX 商场一楼中庭,有位大概 40 多岁的男性突然晕倒失去意识和呼吸了,现场有位好心人正在给他做心肺复苏,请尽快派救护车过来!”挂断电话后,年轻人向您示意已经联系了 120 。您一边继续心肺复苏,一边对周围其他人说:“大家帮忙找找商场有没有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有的话赶紧拿过来!”就这样,在您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周围的人也在按照您的指示积极提供帮助,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
(四)进行心肺复苏
1.胸外按压:让患者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施救者跪在患者一侧,两膝分开,与肩同宽。
2.找准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 1/3 交界处)。一只手掌根部放在按压部位,另一只手重叠在上面,双手交叉相扣,手指翘起不接触患者胸壁。双肘伸直,用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按压深度约 5 - 6 厘米,按压频率 100 - 120 次/分钟。每次按压后,让胸廓完全回弹,但手掌不要离开胸部。
3.开放气道:检查并清除患者口中的异物,如假牙、呕吐物等。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用力将头部下压,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下颏骨处,向上抬起,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
4.人工呼吸: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子。施救者深吸一口气,双唇包住患者口唇,缓慢吹气,持续约 1 秒,观察患者胸廓是否有起伏。吹气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胃胀气。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1)保持气道通畅:在进行人工呼吸前,先采用仰头抬颏法或托颌法开放气道,清除患者口鼻中的异物和分泌物。
(2)正确的呼吸方式:施救者深吸一口气,然后用自己的嘴严密地包住患者的嘴,或者用防护面罩覆盖患者口鼻,防止漏气。
(3)控制吹气力度和时间:缓慢吹气,持续约 1 秒,使患者胸部有可见的起伏。吹气量不宜过大,以免造成胃胀气。
(4)观察胸部起伏:吹气时要密切观察患者胸部是否有起伏,以确认气体进入了肺部。
(5)吹气后松开:吹气完毕后,松开患者的口鼻,让患者呼出气体。
(6)配合按压:每进行 30 次胸外按压,进行 2 次人工呼吸,形成一个循环。即大约每分钟 10 - 12 次人工呼吸。但重点不在于施救者自身的呼吸节奏,而在于确保每次人工呼吸都能有效使患者的胸廓起伏,给予足够的气体交换。
5.小结:一般来说,每进行 30 次胸外按压,进行 2 次人工呼吸,为一个完整的心肺复苏循环。持续进行心肺复苏操作,直到专业急救人员接手,或者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或者施救者精疲力竭无法继续为止。如果有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可用并进行了除颤,在除颤后应立即恢复心肺复苏,包括继续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需要注意的是,心肺复苏的效果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开始的时间、操作的正确性和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等。
(五)按压与呼吸比例
按照 30 次按压和 2 次人工呼吸为一个循环,进行 5 个循环后,再次评估患者的意识和呼吸。
需要注意的是,心肺复苏操作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练习,才能在关键时刻正确有效地实施。
二、心肺复苏操作的注意事项
(1)快速反应:一旦发现患者失去意识和呼吸,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降低患者存活的机会。
(2)正确的按压姿势:施救者的双臂要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按压,依靠上半身的力量,而不是只用手臂的力量。
(3)避免过度按压:按压深度约 5 - 6 厘米,过度按压可能导致肋骨骨折等损伤。
(4)保持按压频率:每分钟 100 - 120 次的按压频率,节奏要均匀。
(5)减少按压中断:尽量控制按压中断时间在 10 秒以内,中断时间过长会影响复苏效果。
(6)人工呼吸时做好防护:如果担心有传染病风险,可以使用呼吸面罩等防护设备。
(7)人工呼吸时要封闭口鼻:确保吹气时气体不会从患者口鼻泄漏。
(8)观察患者反应:在操作过程中,留意患者是否有恢复意识或自主呼吸的迹象。
(9)多人协作:如有多人在场,可轮流进行按压,保持操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10)注意自身疲劳:长时间的心肺复苏操作可能会使施救者疲劳,影响按压质量,必要时更换人员。
(11)保护患者隐私:在施救过程中,尽量保护患者的隐私。
(12)及时使用 AED:如果现场有 AED 设备,应尽快使用。
例如,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如果发现按压一段时间后患者出现轻微的肢体抽动,应继续进行操作,并密切观察其是否恢复意识和自主呼吸。同时,如果施救者感到手臂酸痛,应及时换人继续按压,以保证按压的质量和效果。
三、心肺复苏成功后的治疗
心肺复苏成功后,患者通常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原因如下:
首先,心肺复苏成功并不意味着患者的身体已经完全恢复正常。心脏骤停可能导致身体多个器官出现缺血缺氧性损伤,特别是大脑、心脏、肾脏等重要器官。
例如,大脑在缺氧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脑水肿、脑细胞损伤,需要进行脱水、营养神经等治疗,以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并预防脑疝等严重并发症。
心脏在骤停后也可能存在心肌损伤,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来改善心肌供血、营养心肌、预防心律失常等。肾脏可能会出现肾功能不全,需要监测肾功能,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
其次,需要查明导致心脏骤停的原因。这可能包括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严重的电解质紊乱等。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通过介入手术治疗心肌梗死,使用药物纠正心律失常和电解质紊乱等,能够预防心脏骤停的再次发生。
此外,患者在复苏后身体较为虚弱,可能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应的预防和治疗。
例如,一位因心肌梗死导致心脏骤停的患者,复苏成功后,需要立即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梗死血管并置入支架,同时给予保护心肌、改善心功能、预防感染等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