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 调查表的后续……

在“清明的餐食”主题开展前,我们首先借助调查表的形式来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和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和幼儿共同确定课程生发点。

这次的调查表涉及到清明餐食的种类及制作步骤,我分别发了电子和纸质的调查表,鼓励家长和幼儿共同搜索,并以张贴照片、幼儿表征、家长记录等方式共同完成。

今天的集体活动,我们共同分享了调查表。我首先请孩子们两两为一组,互相分享介绍自己的调查表。我蹲下来听孩子们的讲述,听到了两种不一样的讲述。

小朱说:“这是我画的豆子。”我一眼看出来是绿色的青团:“你画的是什么豆子?”小朱睁大眼睛,仔细看了一眼:“我画的这是蚕豆吧。”

另一边,小宇正在神采奕奕地跟同伴讲述:“我做的是杨柳鸡蛋饼,我需要杨柳叶,面粉,水。”“怎么制作呢?”“第一步是摘柳叶,然后把他剁剁碎,第二步是和面粉加剁好的柳叶搅拌,第三步是在锅里倒点油,再摊饼。最后一步就是分享美食啦,嘿嘿!”孩子们对于调查表的两种完全不一样的反映,引发了我的思考,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教师事先没有将家长和幼儿讲明白。

在群里发布周末提醒的时候,缺少了引导家长在家庭中鼓励幼儿完整讲述调

查表这一环节,导致很多家长认为调查表只是老师布置给自己的任务,一般都会包办代替。孩子们带来的时候也往往会说:“这是我爸爸画的。”“昨天我都睡觉了,我妈妈还在做这个作业。”其实家长并不是不想教孩子来讲述、解读调查表,可能就是缺乏这种意识,缺乏一定的方法。

2.家长对于调查表的认识不够。

调查表里面的内容是如何制定的?教师的这些内容的确定都有什么目的?

家长和幼儿共同解读调查表、搜索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幼儿的发展都有哪些价值?家长对这样的了解甚少。

3.教师对调查表到园后的分享评价不够及时。

每次幼儿将调查表带到幼儿园后,教师有无分享孩子们在幼儿面前大胆讲述的视频到家长群?有无分享班级中比较好的调查表到家长群中供其他家长学习参考?不管是家长还有孩子,都需要“被表扬”,都需要满足和成就感。如果分享及时,点评到位,相信会转变家长的观念。

小小的一个调查表,静下来思考后居然也有这么多学习与发展的契机。今后,做一个有准备,会思考的教师,用自己的“有准备,会思考”去感染,带动我的家长和孩子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