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的各种突发状况,相信很多父母都感觉特别抓狂。有时候,我们为了换取片刻的安宁,喜欢用谎言去哄孩子。
这种方法快速、方便,效果明显,不过,往往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心理学家Chelsea Hays和Leslie Carver曾经设计了一个实验,验证那些经常被大人欺骗的孩子是否更倾向于歪曲事实,实验结果表明经常被大人欺骗的孩子中有88%的孩子有撒谎行为。
为什么我不建议你用谎言去哄孩子?
1容易模仿家长撒谎
电视上正在播放着小朋友最喜欢看的《猫和老鼠》,正当嘉嘉看的津津有味的时候,妈妈开始催促她到饭桌上吃饭。喊了好几次嘉嘉都不肯离开电视机前,直到妈妈答应嘉嘉:关了电视周末就带她去买玩偶。
可是到了周末,妈妈却不认账了。每当嘉嘉不听话的时候,妈妈总是用这种方式去哄骗她。嘉嘉逐渐产生了这个认知:妈妈都能对自己撒谎,那自己为什么不能呢?
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面镜子。
如果父母经常对孩子撒谎,孩子就会模仿家长的行为,把食言当成一个习惯。
2亲子关系疏远
“你先好好吃饭,爸爸周末带你去海洋馆。”
“你把这药乖乖吃了,明天妈妈带你买小熊饼干。”
小迪觉得很难过,每次爸爸妈妈都是这么说的,结果他既没有去成海洋馆,连小熊饼干也没吃到。于是小迪再也不相信父母的话了,连带着也不想听爸爸妈妈的话了。小迪父母也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小迪这孩子越来越不懂事了。
许多家长用谎言去哄孩子,可能只是把它当成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
但是在孩子眼里,这是父母和他们之间的一个承诺。不管因为什么理由,孩子都会认为违背的承诺就是谎言。长此以往,亲子间产生不信任,关系会慢慢疏远。
3防范意识减弱
很多孩子会问父母“我从哪里来?”,因为尴尬,父母往往会用“垃圾桶捡来的”、“树底下抱来的”等谎言应付。
没能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普及基本的生理知识,会让孩子产生好奇、猜疑的心理。
近几年猥亵幼童的案子那么多,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长和孩子都缺乏基本的生理知识和防范意识。
孩子活在父母的谎言中,不了解现实中的残酷面,没有在适当年龄在家长的帮助下学到必要的知识,在面对陌生情况下他们的防卫意识往往不够。
4缺乏安全感
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胆小,对于小小年纪的他们来说父母是唯一可依靠的人。父母的地位在孩子的心中是高大且无法取代的。
如果家长对孩子撒谎,当孩子意识到被最信任最亲近的人骗了,会遭受很大的打击。
不轻易相信他人,长期处在一个缺乏安全感的精神状况下,心思敏感多疑。长此以往,不仅影响亲子关系,还对孩子的人际交往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家长可以做哪些改变
1不轻易做承诺,兑现不了要和孩子沟通
作为父母,做不到的事绝不要轻易对孩子许下承诺,更不能当做空头支票。
孩子对父母的说过的话是非常重视的,如果答应他们的承诺不能兑现,孩子轻则感到伤心,重则感到愤怒。
其实父母也应该知道,被人欺骗的感觉不好受,更何况是亲人。
但万一父母许下的承诺确实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外,万万不能抱着侥幸心理蒙混过关。
应该主动跟孩子说清楚,和孩子协商,通过沟通其实也能让孩子理解到父母的难处。
2对孩子多一些引导,适当普及基本知识
有人说孩子是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面对孩子的提问,尤其是情感类和知识类的问题,一定要仔细斟酌。
随着性教育在学校中的普及,家长也时不时会被孩子提问到“尴尬”的问题。
这时候家长需要做到的是好好引导,可以委婉一点回答孩子的疑惑,但同时引出自我防卫的知识,帮助孩子在了解知识的同时懂得保护自己。
当然,很多引导孩子有防范意识的儿童绘本也是很好的“道具”噢!
3以身作则,注意培养孩子诚信品质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答应过孩子的事就应该努力做到,而不是随意敷衍,避免孩子有了不切实际的幻想,结果无法实现容易失落,自己也习惯做个承诺了却不做到的人。
我们都知道不管多久,诚信始终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基础。
当孩子失去了诚信,那么他的社会关系将脆弱易断,未来让人堪忧。
培养孩子诚信,应该从以身作则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