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城君原创的第1066个城市故事
“不要!”
“要!”
“不要!”
“要!”
……
在韩国,两位身穿蓝色粗布衣的“囚犯”,
被“关进”当地的一个“牢房”里,
不断地重复练习以上的对话。
只有在这里,
他们才有勇气开口拒绝,
表达自己内心真正的情绪:
不想加班,
不想参加饭局,
不想回家面对唠叨……
这栋黑色建筑里,只有28间“牢房”。
每间“牢房”只有5平米,
角落放着一个马桶和一个洗脸盆,
门外有人定时定点送饭来。
睡觉的地方,就是牢房的地板。
每天,“囚犯”有20个小时被锁在房间里,
独自冥想,甚至是回顾自己的一生,
过着看似苦行僧的日子。
但是,在这座“监狱”里的每一个人,
都是自愿被关进来的,
他们甚至为此付出了高昂的费用。
其实,这是一家“监狱式”疗养中心,
名为“内心监狱”,
专门给人们提供休息的地方。
康生(译名)已经是第3次光顾了,
今年57岁的他,是现代汽车的工程师。
尽管工作多年,资历深厚,
康生每周依旧还要工作70多个小时,
这在同行当中,是很正常的事情。
每天,除了繁重的工作,
康生还要同时扮演多种家庭角色:
儿子、丈夫、父亲……
这让长年累月工作、加班的他,
时常喘不过气。
最近,康生不堪重负,
决定强行给自己休假一周。
他花了50万韩币(约3000人民币),
躲进这家与世隔绝的“监狱”里。
换上“监狱”提供的衬衫和宽松裤,
睡在207号房的地板上,
康生觉得自己拥有了全世界。
客人从单间里出来,协助清理和维护设施。
没错,这样看似艰苦的“牢狱生活”,
对康生来说,
其实是一种难得可贵的平静轻松。
常人根本无法想象,到底是怎样的压力,
迫使他在休假的黄金周,
义无反顾地选择躲进“监狱”?
这里没有网络,没有手机和电脑,
所有的工作和外部压力都被拒之门外。
被关进“牢房”的期间,
他将注意力从工作转移到自己身上,
他放下了工作,
放下了平日里的所有身份,
尽管康生自己清楚,很快,
自己又会选择重新躲进来。
在韩国,人们的生存压力普遍太大了,
整个社会都在疯狂地加班。
很多上班族,
每周都要工作超过100个小时,
几乎是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
人们对此叫苦不迭。
就算是韩政府尝试将每周法定的
工作最长时限从68小时缩短到52小时,
也无法从根本上限制韩国的加班。
因为随着智能通讯的发展,
老板可以24小时,
不分时间段地联系到自己的员工。
据韩国《东亚日报》的一项调查发现,
在下班后甚至周末,
因为智能通讯的缘故,
上班族们平均每周要多工作11个小时。
工作日下班后,
用智能手机或笔记本继续工作,更是常态。
不仅如此,
韩国人还要为随时有可能失业感到焦虑。
不少韩国老人过了法定工作年龄,
不管愿不愿意,
仍别无选择地活跃在应聘市场上。
无论何时,人们都很难选择,
主动放下身份。
于是,在韩国,
监狱成为公认的“避难”好去处。
至少在监狱里,
人们可以不愁吃穿住,
只需要干些体力活。
人们愿意为被关进监狱而付出代价,
只求获得短暂的喘息。
对他们来说,监狱不是监狱,
“他走出办公室,踏进漫长走廊的黑暗中,步履沉重地走进阳光里,走进外面开阔的世界,无论他从哪里转过身,这个世界都像一座监狱。”
所以,像“内心监狱”这样的机构应运而生,
“囚犯”们争先恐后,
花钱把自己锁进“监狱”里,
来对抗技术和社会的无情步伐。
其实,在中国又何尝不是这样。
并且,沉重的压力也不只限于职场,
竞争激烈的工作、教育和生活环境,
更是让整个社会各个年龄段的人,
常常处在一种焦虑之中。
这个社会的压力避无可避,
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困境。
说是监狱,其实是独处的空间,
在纷扰的世界里,
留点生活给自己。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