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9日 周一 晴
国庆八天小长假结束了。早晨有点迫不及待地赶到教室呢。看到一张张可爱的小脸,心里无比踏实。走到讲台,打开电脑。突然感觉一双暖乎乎的小手抱着我,一看,原来是韩劲松。他腼腆地一笑,喊了一声“江老师”,然后又跑回座位。呵呵,可爱的小家伙!
晨读课之前,伴着校园广播组织孩子们复习《日有所诵》和《小古文100课》。《日有所诵》每个孩子都能熟练地诵读。而《小古文100课》就不一样了。大部分孩子能熟练地朗读,少数孩子甚至能背诵。也有少数孩子甚至还没读熟。可见家长的跟与不跟,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家庭作业也是。那些家长跟着的孩子,作业干净工整又漂亮!而家长不怎么关注的孩子,作业就马虎随意多了。甚至有的家长都不知道孩子的作业是什么,写没写。学习态度端正还是马虎就在平时一点一滴当中形成的,孩子之间的差距也是这样一点一滴形成的。孩子之间的差距有时候真的是大人之间差距的映照。
复习《小古文100课》中的《雪》时又带读了几遍之后,再让孩子们齐读。很响亮,整齐,就是有些拖音。我说:“你们读得非常熟练,就是没有感情,听听老师怎么读?”我抑扬顿挫地读了一遍。从孩子们的眼神里看得出他们听得认真极了,也好奇极了。让他们像我这样美美地读一遍。没想到孩子们还真读得有模有样!孩子的模仿力真强,他们的潜能是无限的。
今天周一,照例读《日有所诵》。今天读了两篇《落叶》和《黄豆荚》。《落叶》,调动他们的生活认知,说说什么是落叶,落叶飘下来时像什么?《黄豆荚》,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黄豆荚,于是先介绍黄豆。告诉他们我们平常吃的豆腐、喝的豆浆都是用黄豆制成的。再用电脑调出黄豆荚的图片,最后的画面定格在一张裂开的黄豆荚上。此时带他们读《黄豆荚》:“黄豆荚,真可爱,里面住满豆乖乖;秋天到,房门开,一个一个跳出来;排好队,一二一,走进农民大口袋。”
第一节课阅读分享和换书。第一次进行阅读分享,效果一点也不好。让他们拿出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准备介绍。谁知他们各自看各自的,说各自的,一点都不听台上同学的介绍。在抽了五六个孩子上台后,实在进行不下去了,只好改变策略。我拿起最后一个上台的董妙彤手里的绘本——《好饿的毛毛虫》,举起来,一边翻页,一边读给大家听。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了。当读到“星期五,他吃了五个橘子。可是,肚子还是好饿”后,回过头来,边翻页边让孩子复述这几页的语言:
“星期一,他吃了一个苹果。可是,肚子还是好饿。
星期二,他吃了两个梨子。可是,肚子还是好饿。
星期三,他吃了三个李子。可是,肚子还是好饿。
星期四,他吃了四个草莓。可是,肚子还是好饿。
星期五,他吃了五个橘子。可是,肚子还是好饿。”
因为这几句话句式相同,内容(毛毛虫吃的东西)又有图片显示,大多数孩子能复述出来。然后再来一次,这次全班孩子都能跟着一起大声复述。(好的绘本语言就是这样,通过这种简单的重复,又有变化的方式,让孩子能轻松愉悦地习得语言。) 然后接着读故事。通过故事和简单的对话,孩子们很快就明白了,哦,美丽的蝴蝶原来是毛毛虫变来的呀!
这是一本非常优秀的绘本。不仅让孩子认识了星期、各种水果和食物,了解到毛毛虫变蝴蝶的自然常识,习得语言,还让孩子在色彩明丽的画面中受到美的熏陶。相信这周拿到这本书的孩子一定会看得更仔细更认真。这种集体阅读的方式对课外自主阅读也许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吧。以后每周一都这样读一本。
另外,交流的方式改为每周指定三位孩子做发言交流,这样既节约时间,又能让孩子说得更好。今天定了下周一交流的三位同学:吴梓嫣、黄薇、范舒馨。呵呵,都是小女生,因为他们最积极,手举得最高。不过以后每人都会轮到,尤其是那些胆小、内向的孩子,更要让他们说。
上午最后一节课练习了拼读音节。令人惊喜的是,上周很让我担心的汪正曦同学今天表现非常积极,拼读得也非常流利。国庆放假前,我跟他妈妈反映了他不会拼读的情况,并请家长在家里要多让他练习。没想到进步这么快!当我表扬他之后,他上课听课也比以前认真多了。好孩子,还真是夸出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