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有没这样两种人?一种人是:虽然花了十年的时间,却只有一年的工作经历。另一种人是:一年的成长赶上了别人十年的成长。为什么会差距这么大?其中最重要的是他们时间管理的不同。而我们看到身边那些成功的人,都是时间管理的高手。
7月份参加时间管理专家张萌萌姐的课程,她给我们讲了她们家的家风:她很小受到母亲的影响,开始做计划总结,已经有24年了,坚持每天5点早起读书,已经有18年了;并且坚持26年,每三到五年训练一项技能……除夕的时候,我们都在聊天喝酒打牌,她们家那天每人把一年的报告拿出来做总结。
萌姐说:你如何过一天,就是如何过一生。
接下来,我会把今年读过的10几本时间管理的书和参加的课程,通过自己一年的实践,把自己感觉有用的关键点分享给大家。
一、让单位时间更有价值。
1.时间管理的第一要素:目标
它是时间管理的基础,决定了你每天要做什么事情,达成什么样的结果,同时也验证了你时间单位的真正价值。有了目标和方向感,就会发现时间管理的能力会显著提升。
2.重要的事情只有三件事
当我们有了目标之后,把目标分解到每天要执行的任务当中。就可以把一天中最重要的三个小目标列出来,因为毕竟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安排太多的事情,然后没有优先顺序的话,大脑也会杂乱无章,不知道你真正需要什么?
完成一件事情,往往只有几个关键点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们能把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三件事情完成,就不会觉得一天过去了自己啥也没有收获。
如何提升做事的效率呢?
1)只有“要做”或“不要做”的事情。
有的时候我们做事效率低下,放在了纠结一件事情应不应该做的上面,这是一种无形的时间浪费。所以我们要减少这种犹豫不决的情况。
当一件事情摆在眼前的时候,我们就立马按照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则来对应,选择紧急重要的事先做,然后做重要却不紧急的事,比如:学习、锻炼等,列到每日最重要的三件事中,做这些事情会让你慢慢靠近目标;接下来紧急不重要和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要嘛委托别人帮忙做,或是尽量不做。
所以,静下来,问问自己:我的人生中,什么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比如:健康、家庭、工作、学习……每天把关注点放在做重要的事情上,就会让自己避免无关紧要的事给自己带来的苦恼,慢慢的,对自己的目标越来越有把握,就会越来越自信,充满成就感。
2)克服拖延,先完成再完美。
我们会拖延完成任务,一般是遇到很难的事情,或是做不喜欢的事情。这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件事情细分成每个小模块,然后逐个击破,同时让自己完成任务的期限提前,养成先完成再完美的心态。这一点今年一直都在用,屡试不爽。
真正厉害的是,能把不喜欢做的事情做到有效率。事情越多,也是越考验效率的时候。所以对于同一件事情,每个人看待的心态不一样,就决定他做这件事情的结果。成长的过程都不会令你太舒服,但是一旦突破,就会越来越喜欢这种感觉。
3)找到高效的时间,做最重要的事情。
比如我的高效时间是早起的时间(比较容易专注,可以用来读书写作),工作时间是早上最高效,我一般会把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在早上全部完成,等到下午精力不足,效率底下,就换成做一些沟通交流或是整理的事。
所以我们要观察自己一天的精力状态,了解自己在什么时候事情最高效,什么时候做事效率最低,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4)碎片化时间,也可以高效利用。
一天中碎片化的时间非常多,如果没有好好利用起来就会有点可惜。
我们可以先把可以碎片化的学习资料,都准备出来,有5分钟、10分钟、15分钟、30分钟的。比如我会在跑步或是上下班路上,听一本书;洗脸化妆、做家务的时候,听一些短的音频课;包里放一本书,有半个小时的时间且可以坐下来的地方,看会书。
5)借助他人的力量,营造高效的环境。
一个方法是:公众承诺
这点用在养成新习惯上面,特别的管用。记得在2015年,当我下定决心要改变的时候,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早起锻炼100天的计划。
由于在刚开始找不到“同类”,自己在坚持一周左右中间就放弃了,于是把这项计划公布在朋友圈,让朋友圈的伙伴来监督自己,这样即使自己有累的时候,或是偷懒的时候,都能把自己“叫醒”。
这个计划完成了,养成了我5点早起的习惯,而且相信自己是可以做到坚持一件事,于是运用到各项习惯培养上:读书、写日志、做计划总结、每日60S演说训练。
所以,当你特别想养成一项习惯,这是个不错的方法,因为,你总不想让朋友们觉得你是个讲大话、说到却做不到、不能坚持的人吧。
另一个方法是:找志同道合的人同行
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去接触什么样的人。有时候我们觉得改变很难,是因为身边的环境给我们造成了阻力。如果周围有很多“懒汉”,你要早起,别人就觉得你是个异类,关键是他们有可能会嘲笑挖苦你。
在自己能量还不够的时候,努力去寻找和自己有相同目标的人,想早起就去跟有早起习惯的人,想练习演说,就去加入演说社群。他们的努力就是我们的动力。
只要我们一直不放弃努力,相信总有梦想实现的那天。
二、早起,比别人多活出半天的时间
1.为什么早起效率高?
身体状态,决定心境。
在《4点起床》这本书里提到了,早上时间为什么能发挥大作用,从生理学的角度,这和我们身体分泌的荷尔蒙有关,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皮质分泌的“肾上腺皮质类脂醇”,是两种让人精力充沛的荷尔蒙。
之所以早上效率高,是因为肾上腺从黎明开始,肾上腺从黎明开始分泌这两种荷尔蒙,分泌高峰期正好是早上7点左右,而深夜分泌的荷尔蒙只有高峰期的三份之一左右。
还有一点:众所周知,大脑的营养源是葡萄糖。大脑“吃到”了葡萄糖,记忆力、理解力就会提高。葡萄糖输送量最大的时间段,早起的人为四个小时,而夜猫子只有三个小时。
所以从养生角度,早睡早起也是对身心最理想的生活节奏。
吴伯凡老师从认知上这样说:在身体上,大量是不可控的(换句话说,身体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整个运行机制不由你决定),所以在这点上,我们需要去遵守身体的规律,才会更省力。
早上时间干扰最少
工作的时候,我们会用番茄钟、吃青蛙来做时间管理,这是我们抵抗外界环境用的方法,但是意志力一旦消耗光了,就会坚持不下去。
而早上时间不受任何外界的影响,家人都还没睡醒、谈业务也不会有人这么早、发信息朋友圈也不会有人回复,只要你不找手机,早上学习的成本是最低,但是收益却是最高的。这也是很多成功人士都有早起习惯的原因。
早起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是可以训练自控力和意志力,养成一些好的习惯。
2.如何做到早起呢?
闹钟
如果你平常都是早上8、9点起床,一下子就调到4点起床,那肯定是一种折磨,即使你的理性告诉你:我可以做到。但是你的身体一直在反抗:太困了,太累了,太难了……这样一段时间后,你自己都坚持不下去了。
所以我们要训练自己的身体,在毫无感觉的情况下,慢慢适应我们的理性。一开始可以先提早5分钟,一周后提早10分钟,这样不用一年的时间,你也可以毫不费力的做到4点早起。
这里要注意,要把闹钟放在离床远点的地方,需要你起身才能按掉闹铃,这样可以避免你听到闹钟一响,眼睛还没睁开,就可以顺手按掉闹钟,然后倒头又睡过去了。当闹铃一响,要立马起床,这时候大脑还没来得及跟你反抗,你已经起身了。
给早起一个仪式习惯
仪式习惯,这是《精力管理》提到的一个概念,就是起床后,把一连串的小动作连接起来:
比如我起床后的“仪式习惯”是这样的:
1.起床按掉闹钟,早起打卡,关闭微信
2.上洗手间
3.喝杯温水
4.打开台灯
5.晨间日记
这样的惯性动作,不会一早醒来纠结要做什么,给身体转换频道的时间,以便更好的投入接下来的学习中。
利用午休补充睡眠
很多人说,这么早起床,一天的睡眠和精力够吗?有时候我们即使不累,但是也要给身体一个工作一段时间后休息的时间,我自己午饭后的效率是最低的,所以呢,会在这个时间用来午休15分左右。
午睡的时间不能超过半个小时,不然会进去深度睡眠,这时候被吵醒会感觉更加疲倦。10-20分钟的午睡就可以提高警觉和大脑功能,醒来后才会更精力充沛。
有喝咖啡的习惯,这时候也可以搭配上,整个下午的状态又会保持的很好。
早起可以倒逼早睡
一旦你开始早起了,身体一到晚上就基本需要早早的休息了,因为一天的精力提前消耗光了。如果你白天有锻炼的话,身体就会更累,更容易睡。
李笑来老师说:一件事,只有先想明白了,才会主动去做。当我们明白早睡早起的好处了,而且晚睡会影响你早起的时候,做到早睡也变得容易了。
我们也可以养成睡前半小时的“仪式习惯”,比如我的方式是:
1.准备第二天的服饰
2.写当天的总结+第二天的计划
3.整理书桌
4.陪伴孩子睡前阅读
这样的习惯养成后,孩子早睡和阅读的习惯也养成了。
早起要做什么是关键。
比起养成早起的习惯,最重要的是早起后要做什么。运用时间管理专家张萌萌姐的方法,我们可以在前一天晚上睡前想好第二天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三个目标,然后早起后写下一天的计划清单。
接着我们可以从下面的事情中挑选2-3件来做:
1.晨间日记:我会花5分钟,用讯飞语音输入法来写日记,随意写,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有时候很多灵感也来源于这里。写一段时间,你也会看到,你无意中记录的事情,其实是你潜意识里在乎和想做的事情。
2.阅读: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前准备一些早上阅读的书。当慢慢养成阅读习惯后,就会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越多,所以就会去学习一些“如何学习?”“如何高效阅读?”的书。自己感觉时间宝贵,所以现在看书不会一拿起来就从头到尾逐字逐句来读,而是学习一些快速阅读的方法,帮助自己快速选择知识和运用知识。
3.写作:早晨睡不着灵感最好的时机,用来写作效率会更高。以前自己没有写作的习惯,主要是觉得上学时作文一直都很差,所以感觉自己不会写。今年开始练习写日志,发现写作是极好的与自己对话的方式,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是怎么思考,而且可以记录生活的点滴,非常的有意义。
4.运动:早起锻炼身体,可以激活身体的细胞,让身体充满活力,提高工作效率,经常运动的人,情绪也比那些没有运动的人要平和,心态更乐观。
5.做自己喜欢的事:白天的很多时间都是不可控制的,只有早起的时间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所以利用早起的时间来培养自己的兴趣吧:给家人和自己做一顿美味的早餐、学门外语、绘画、书法等。
三、注意力〉时间〉金钱
这是《财富自由之路》的作者李笑来老师提到的公式,要把注意力放到学习上,你就会进步,把注意力放到思考上,你的思维质量就会得到提升,可是我把注意力放到根本不可能产出价值的地方,你最宝贵的东西被消耗了,却一点收获都没有。
所以,你的注意力比你的时间更重要,你的时间比你的精神更重要。
具体要如何训练自己的注意力?
1.做自己喜欢的事
往往会让我们更容易进入心流的状态,可以沉浸进去很久,而且不感觉到累,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寻找自己的兴趣,开始训练吧,去体验做自己想做的事的幸福感。
2.冥想
可以通过数“呼吸”,慢慢的吸一次数1,慢慢的呼出去一次数1,各数到是10的时候,重新开始。我在刚开始尝试冥想的一段时间,让自己心境平和很多,不管是训练注意力还是修炼身心,都值得尝试。
3.目标视觉化
很多人把理想事物的图片放在眼前,时刻提醒自己行动,这是很管用的方法。除了图片,我一般会把目标写在便利贴上,然后贴在墙上,这样可以明确哪些事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4.榜样上身法
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榜样,这个榜样的生活状态也是你所喜欢的,当自己想偷懒或是松懈的时候,开始假象:我就是她,她遇到现在的情况会怎么做。比如萌姐每天早上4点都会发早起朋友圈,她每天要管理公司,还要讲课,她那么忙都能早起,你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一旦这样想,就会更有动力前进了。
5.仪式感
当你想静下来做一件事的时候,除了早起可以提供一个好的环境,还可以尝试以下的方式:
1)上下班避开高峰期
提早到,写工作计划,开始工作。很多人,一起床就赶着上班,到公司吃早餐,然后慢慢悠悠的要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才进入工作状态。进入工作状态没多久,又到了午餐时间。所以早起可以让你提前把精神状态调整好,快速进入工作状态,高效工作。
下班晚半个小时走,这时候可以用来复盘一天的工作,哪里做得好,哪里需要改进?也可以提前列出第二天工作的计划清单。
2)番茄工作法
如果有时候精神状态不佳,又要完成任务,那么就可以把任务细分,然后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
3)远离电子产品
需要整块的学习,特别是早起的时间,要关闭微信;
陪伴孩子时,远离手机,全情投入;
睡前阅读不看电视和手机
平常把微信信息提醒关闭,有规律的看手机:三餐过后巡逻一次信息并回复。一旦有了这个意识,并开始去练习,发现其实手机信息并没有那么多重要的事,实在重要的,就打电话,这都很少,所以不要让手机控制了你的注意力。
与时间做朋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