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题材影片《我和我的家乡》,五个故事,五种不忘,是一部饱含正能量的电影。
北京好人——不忘亲情。
“外卖哥”身患喉疾,需住院手术治疗。因经济窘迫无法承担手续费,想到了在北京工作的表哥。表哥收入一般,为帮助老表,把自己的医疗卡给老表使用。事情败露后,又把准备买新车的钱拿来救急。整个故事在幽默、诙谐的言语中,透露出一份浓浓的亲情。两老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都想方设法为对方着想。
故事启示我们:不管时代怎么改变,亲情永不忘,也永不变。
最后一课——不忘事业。
一位随儿子出国多年的退休老师,身患重度健忘症,除了对当年在乡村小学教过的学生、教学相关的情景印象深刻外,几乎什么都已遗忘。儿子、儿媳为恢复他的记忆,托付父亲所教过的学生,用最快速度“让时光倒流”——人为地“造出”父亲当年教书时的教室、环境、学生……让父亲再次上了他当年所上的最后一课。让人唏嘘不已的是,这位老师最后竟然还握住他一位学生的手,清晰、准确地叫出了学生的名字。
故事启示我们:一个人一生,能把一项工作做成了事业,那么他将终生不会忘记这项事业。
天上掉下个UFO——不忘共同富裕。
贵州只有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没有UFO。故事所提UFO一事,是为了吸引游客眼球,借助乡村旅游项目,发展与壮大集体经济,振兴乡村、走共同富裕之路。
故事启示我们:只有农村富裕,中国才真正富裕;城市富裕了,不忘农村致富,不忘共同富裕。
回乡之路——不忘家乡。
我国的城市居民,祖祖辈辈是城市人口的并不多。自改革开放以来,从农村里就走出一批又一批、奋斗在各条领域优秀的青年。这些优秀青年中,也有不少成为腰缠万贯的企业家。不管他们富裕到何等程度,始终忘不了家乡的以前、以前的家乡的人们。捐款捐物,助力家乡发展,是他们常有的事 。
故事启示我们:人不管走多远、走多高,都不能忘记自己从哪里来,不要忘记生我养我的家乡。
神笔马亮——不忘老百姓。
故事塑造了一位放弃留学深造的国家工作人员(画家),瞒着妻子到乡村担任第一支书 的感人事迹。这位年轻的国家干部,头脑灵活、又能吃苦,终于用自己的智慧、才能、奉献,为老百姓的美好生活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样的干部虽年轻,但同样深受百姓爱戴。
故事启示我们:不忘老百姓、愿为老百姓谋福利的干部就是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