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爱自己又要认识到自己不够完美。所以,自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认识到,我们自身还需要在某些方面继续努力。
心理学家派克在“罪恶感的功用”一节中写到:自爱的人不一定自信,自信的人也不一定自爱。有时候,我们甚至要通过不自信来获得自爱,因为我们只有不相信时,才会去反思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做到自知之明。相反,如果我们总是信心满满,总是自我感觉良好,我们就不可能反躬自省。所以,成熟的旅程也是一个不断检讨、不断修正的过程。
心智成熟的旅程是一个反躬自省、不断修正的过程,能促进我们反省、修正的动力是什么呢?派克写到:当我们进行自我修正时,帮助我们产生羞愧之心的工具是“存在的罪恶感”。为了生存,我们需要一定的罪恶感和一系列的悔悟。
罪恶感”会让我们产生羞愧之心,从而引发反省和忏悔。为此,派克写到:如果没有罪恶感,也就缺少了一种促使我们自我修正的机制。如果我们一直认为自己很好,那么,我们就不能纠正自己那些不好的部分。
能够认识到自己不够好,才有可能促进心灵的成熟。派克写到:我在进行心理治疗时发现,那些自我感觉很好的人从来不做心理治疗,那些自我感觉不是很好的人才来,他们谦逊地来寻找帮助,希望在走向自知之明的旅程上能有一个好的开端。
派克在接下来的“不破不立”一节中,对“悔过”一词进行了诠释。派克写到:“悔过”,需要你从内心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承受它带来的痛苦。如果你真的做到“悔过”,以往的过错就会被洗净,仿佛从来不曾存在一样。
只有自我感觉不好的人,才会真正去忏悔,这也是促进我们成长的时机。派克写到:当我们意识到自己还不够完美、不够杰出,当罪恶感涌现的时刻、悔悟的时刻、丧失自尊的时刻、承受令人不快的考验的时刻,这些对我们的成长都是必须的。
派克强调到:然而,在即使在这些不同的时刻里,我们也需要珍惜和热爱我们自己。既要爱自己又要认识到自己不够完美。所以,自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认识到,我们自身还需要在某些方面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