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一位妈妈留言问这个问题,说是家里的老人非要放盐给自家孙子,认为不放盐没有味道,小朋友不喜欢吃,做儿媳妇的又不好意思直接阻挠,就想知道如果放盐了,宝宝吃了会怎样?宝宝还不满1岁,还有哪些食物不能吃?
其实不只这位妈妈,很多家长都很关心这个问题。关于宝宝吃什么、不能吃什么,也有来自四面八方、很多不一致的“观点”。因此,今天小编收集、整理了宝宝1周岁以内绝对不能吃的几大类食物,分享给各位妈妈,希望能帮到大家。
1、精细类谷物、面粉
一般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时候,建议不要直接给宝宝喂稀饭,妈妈可以先喂米粉、米糊,等宝宝肠胃适应之后再慢慢过渡到稀饭、软面条、米饭。
需要注意的是市面上的精制大米、谷物、面粉其实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好。这是因为精加工的粮食不仅会丧失大量营养物质,而且含纤维素较少,经常食用容易引起便秘。
虽然高纤维食品对成人很健康,但会影响宝宝对重要微量元素的吸收,两岁前不要给宝宝食用。
2、调味品
宝宝满一周岁前,所有食物都不应该添加任何形式的调味品。
盐:宝宝对盐具有高度敏感性,过早添加盐,会增加宝宝今后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宝宝还未成熟的肾脏造成负担。
酱油:有的妈妈说市面上有儿童专用的“儿童酱油”,这不就是专门为孩子定制的酱油吗?其实这只是一种噱头,儿童酱油也含有盐分,摄入过多酱油与过多盐分同理,使用时还是要谨慎,能不用则尽量不用。
糖:早期加糖会增加宝宝龋齿风险,宝妈可以试着学会利用天然蔬菜水果中的自然甜味香味,让宝宝爱上辅食。
味精:味精过多会影响血液中锌的利用。
蜂蜜:蜂蜜中可能含有肉毒杆菌毒素,小宝宝肠胃功能较弱,肝脏解毒能力差,不建议给1周岁内的宝宝食用蜂蜜及蜂蜜水。
3、涩味蔬菜
妈妈喜欢自制蔬菜泥给宝宝吃,不过有些蔬菜是不能过早给宝宝添加的,比如菠菜、韭菜等涩味较重的蔬菜。因为涩味蔬菜含有大量的草酸,不仅难煮成粘稠状,而且草酸会和体内的钙结合成碳酸钙,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如果过早给宝宝食用这类蔬菜,会影响宝宝的牙齿和骨骼发育。
所以建议妈妈给宝宝选择淡色当季蔬菜,比如胡萝卜、白萝卜、圆白菜、菜花等。
4、易过敏的水果、坚果
有的妈妈喜欢把自己爱吃的水果、干果做成辅食喂给宝宝,殊不知这些水果容易引起宝宝过敏,严重者甚至会引发窒息风险。
坚果类:坚果一直被认为是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之一。在英国,这类食物被要求5岁以后才能给儿童吃。除了致敏这一点,还因为坚果容易在进食过程中造成窒息。不过在宝宝一周岁后,可以尝试把磨碎的坚果加在粥、饼或是小点心里,增加香味。
芒果:不成熟的芒果含有醛酸,对皮肤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菠萝:菠萝含菠萝蛋白酶等多种活性物质,有些人食用后会出现皮肤瘙痒、四肢口舌麻木等症状。
猕猴桃:猕猴桃等带毛的水果,容易引起过敏。在给宝宝尝试这种辅食时,需要谨慎。
5、饮料类
鲜牛奶:1岁内的的宝宝消化器官发育不全,不能完全吸收、消化鲜牛奶中的蛋白质和某些矿物质等,易造成婴儿肾脏负担。
果汁:宝宝一旦接受了果汁的甜味,就不会再愿意喝白水,养成偏甜的口味;长期喝果汁会对宝宝的牙齿造成侵蚀,形成龋齿。
功能饮料:大都富含电解质,会导致婴儿的肝、肾还有心脏承受不了,加大儿童患高血压、心律不齐的几率,或者是肝、肾功能受到损害。
刺激性的饮料 可乐、咖啡、浓茶等:含太多糖分或咖啡因且没有营养,容易引起蛀牙并且影响宝宝的味觉,会让宝宝不安,甚至影响宝宝的生物钟。
6、汞含量高的鱼类、海鲜类
部分鱼类特别是海鱼含有较高含量的汞,食用这种鱼会影响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选择鱼肉作为辅食时,要避免选择体型较大的或汞含量特别高的鱼类,如剑鱼、罗非鱼、鲶鱼、吞拿鱼等。
螃蟹、虾等带壳类海鲜最容易引发婴儿的过敏症。
7、罐头或其他发酵食品
这一类跟肉毒杆菌相关的家庭自制食品不能给不足1岁宝宝吃。自制发酵豆制品(臭豆腐、豆瓣酱等),发酵面制品(甜面酱等),自制腌肉、罐头、腊肠、火腿等,都是肉毒杆菌及毒素的“藏身”大户,尽量避免给宝宝吃。
小编认为:家长们对待宝宝“吃”的问题还是要谨慎再谨慎,尽量“拉黑”对宝宝健康不利的食物,减少宝宝在未来人生历程中有可能遭受的健康风险,相信这是每一位家长都希望的。养儿不易,我们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