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西瓜

翻看日历,猛然发现昨日立秋。

本打算今天去买个西瓜,脑子里忽然想起了小时候大人常说的,秋瓜不能吃,转儿也就放弃了想法。

细细算来,今年的伏天,前后吃了两回西瓜。原因不外乎,西瓜于我的吸引力,早已失去了小时候的渴望感。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十几岁刚出头,那个时候,家家的生活还是整天琢磨着如何吃饱饭,粮食之外的瓜果零食,都是奢望的东西。

父母所在的街道小厂,每月收入微薄,仅能维持温饱,额外再花一笔钱买西瓜,虽是小支出,也是难承受,舍不得。

记忆中,每年盛夏最炎热的时候,能够吃到一两次西瓜。西瓜的味道,吃瓜的场景,时至今日,依然印在脑海里。

先说瓜的味道。那个时候长出来的瓜,用的是农家肥,受的是自然光,采的是日月精华的天然养分,远胜于今日大棚培育栽种的品种。切开的西瓜,流着鲜红的汁液,透着诱人的清香,泛着红瓤带黑籽的色彩,未入口,先心动,可谓看着就美。待到大快朵颐之时,入口的瓜肉,连瓤带籽一块下肚,留下了一阵阵回肠荡气的清凉舒畅。现在回忆,就两个字,好吃。

再说吃瓜的场景,通常是母亲早晨买菜之际,精挑细选一只瓜。个大,皮薄,纹路多,瓜身还带着未去除的鲜嫩的瓜藤,一个足有十多斤,我们小孩子抱着它,已是摇摇晃晃。

买回之后,清洗干净表皮,再打一桶冰凉的井水,将瓜浸泡桶内,类似于今天放入冰箱里冷藏。如此,从外到里皆凉透了的瓜,才是解暑降温的佳品。

这只是期待的序曲,晚饭后,太阳落山,夕阳远去,暑气消退,我们从狭小的屋子里,搬出凉床,放到门外,将小小的单人凉床,反复擦拭干净后,捞出西瓜,放置床上。父亲拿出长长的条刀,我们瞪大眼睛,看他首先切去两端的瓜蒂,然后连续三刀,一气呵成,分成六份。此时,我们兄妹五个,个个迫不及待地伸手相抓,各自为战,谁也顾不上谁。

我是老大,动作最快,每次最少是两片,多吃多占那是难免的。彼时,完全是自然人状态,哪里懂得什么孔融让梨的故事。

印象中,心满意足之后,看看父母,他们常常不吃,并说,“不爱吃”。

成人后,每忆此事,心中既有对不懂事的“自然人”的愧疚,更有对父母情深的感怀。

如今,五十年的时光过去了,遍地的西瓜,囊中也不羞涩,可是,瓜的深刻记忆,只在那个时刻,只有那个年代。

瓜没变,还是那个瓜,甚至更大更好看。但吃瓜的人在变,变得更加淡然,更加通透,也更觉往日的卑微渺小。

正可谓,少年不识人间事,待到长成时已晚。而今空留虚无梦,何能重走回头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