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高峰的地铁上,突然看到了南翔地铁站旁,名为“金地格林”的高层。这让我回想起了6年前,我们租房子的经历。
我和宝爸都不是婚前买房族,所以婚后开始的几年,我们是上海普通的租客一族。起初,我们住的是老式装修的多层建筑。那天,和宝爸聊到租房合同要到期,于是我说想住新装修的高层。宝爸说好,然后默默地开始看房。
看到“金地格林”时,他有点犹豫,地理位置上,既离他的公司不远,也方便我乘地铁到市区上班。建筑构造上,也符合我对新装修、高层的期许。只不过,当时3500+的租金,却并不怎么美好。于是,宝爸开始继续跑中介。
突然有一天,宝爸跑过来跟我说,“要么我们买房吧”。他说如果要租我期许的那种房子,月租金要3500+,如果买房,月供也就这个数。我说好。不久,我们买了月供3000左右的期房。
这样一来,直到2年后交房为止,我们还得继续租房。同时,由于经济压力,宝爸和我商量,能不能继续租租金相对便宜的那种老房子,我说好。
到此时为止,“金地格林”于我而言的距离,是遥远的。如果我把它当作痛点,也许我会对生活诸多不满与抱怨。如果我把它当成障碍,悲观一点,也许我还会对自己或对宝爸的赚钱能力产生质疑。也许你会说,“因为你们买房了呀,所以你心态平衡啦”。其实人性本身,对自己感受不到的事物,是没有真实感的。所以,即便我们有了预售合同那一纸证明,但因为我们并没有享受到,新房带来的舒适感,所以我们的真实感受,还停留在老房子的蜗居状态下。
即使,那几年的居住环境并不怎么乐观。用老妈的话,“我才不要去你们家呢,连坐的地方都没有”。我和宝爸,依旧正常上下班,虽然也会有摩擦。但这栋我们曾经想住,最终却没有成功入住的建筑,依然不卑不亢地屹立在那里。
这栋房子本身,它其实是中性的,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如果你不那么在意它,它就是长得稍微漂亮点的房子而已。可是,如果你介意它,你可能会把它假想成你生活的障碍,你的愿望没有得以满足的根源。其实这种思维方式叫自我设限。
从结果而言,我们用本可以付得起的租金,去还了月供,虽然我们不能即刻享受到更舒适的居住环境,但我们因为延迟享乐,2年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舒适的家。退一步讲,我曾经“想住新装修、高层”的期许,在迂回的方法下,最终还是实现了。所以,即使你一度把它当成“障碍”,我们还是可以通过迂回的办法,去克服它。
从这么一段经历来看,最终达成目标的成功体验,我们还可以迁徙到很多方面去。
比如,我们学习一项新的写作技能。你不用某几天拼命地和自己死磕,一定执着要写出一篇完美的文章。如果写不出来,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你可以去读书,可以去做读书笔记,可以发长文朋友圈。如果你坚持了一段时间,再去写文章,你一定会被自己的产出惊吓到。因为无论是字数,还是内容,都会有很大的进步。
当你实现了某项超越,回过头来再看看你曾经的痛点,那些曾经以为的“障碍”,真的是障碍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