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无法欣赏脱口秀里的漫才

说起来我是脱口秀的忠实粉丝了,从第一季到现在的第四季,基本上我都看过,所以对于脱口秀演员,我也算是很熟悉了,很多天才型的选手,不管是开始被寄予厚望的池子,还是今年异军突起的徐志胜,再到颜值上就能吸引人的庞博,我还是非常能多元化的去欣赏的。只是这个漫才,我相当不能理解。

从第二季开始,似乎李诞有意识的就在不断的提及漫才,也不断的有选手去尝试,我能想起来的昌叔,还有记不起名字的一个小帅哥,多次的尝试其实已经证明了漫才的形式并不是很符合中国的文化欣赏模式,首先这种形式实在是太像相声,又没有中国相声的传统韵味,另一个这种密集度很高的语言艺术需要口齿相当的清晰,表演能力十分强,而这些脱口秀演员可以很有才华,写稿没问题,但真正的去演绎,又是另一回事。

今年的漫才组合就更奇葩了,居然最后的总决赛7强里居然还有一对,从第一期开始,这对组合就被李诞各种吹捧,都让我有种混乱感,难道我真的不懂幽默么?这对组合表演默契不默契我不想评价,就这个口齿,实在是让我听着浑身不得劲,晃晃所有的发音都裹在口腔里就算了,每一句话的结尾都有尾音,尾音都是上扬的,让人听起来,所有的腔调都是一个,完全没有变化。

说到口头禅,这个在日常交流里可能不会有什么问题,但一旦上了台,每一个小细节都会被放大,比如杨笠,从一开始关注她,我就发现她的口头禅就是“你知道么”,这么多期下来,明显能感觉到她在努力的改正,但口头禅一旦养成,那是非常困难的过程。只是杨笠的这个习惯只是在说到这句话时,会让人不舒服,而漫才里的这个腔调口头禅,那真是每时每刻,每一分钟都在刺激大脑。

李诞以前可能很喜欢日式的文化,从他挑女朋友就能看出来,但漫才这个形式真的与中国国情不符,还希望他能早日清醒过来,别再硬捧了,欣赏无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