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那些学习动力不足、不想学的同学是否更让我们头疼呢?
面对这些同学,作为老师的你,你是如何骂醒这些不想学习的学生呢?
以下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呢?我们或多或少说过,或者说过意思相似的话。
1. 对不起,我们只收985/211的学生。
2. 你偷过的懒,将来都会成为一个个巴掌,啪啪甩到你面前。
3. 我才不骂醒你,因为六月就是你来和我抢大学。
4. 这次高考很过分,它会狠狠奖励那些寒假自律的人。
5. 你继续差吧,我们不会等你了。
6. 是走是留?你是想躺在家里哭,还是宿舍里笑?
7. 最痛苦的事,不是失败,是本可以。
8. 你不是天才,你也不是二代,你根本没有机会重头再来。
9. 你现在的努力,真的配得上你的野心吗?
10. 自甘堕落的人不配满目星河。
现实很残酷,我们发现,我们很难骂醒一个不学习的人。
江苏著名教师李凤霞老师讲:讲道理、刻意感动是无效教育。既然这样的方法无效,那我们就没有办法了吗?既然我们经常用的方法不起作用,那我们就没有其他方法了吗?事实上,语言到底还是无力的武器,人永远不可能被骂醒,只可能被现实揍醒。
从道德形成规律来看,我们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遵循规律才能取得我们预期的效果,如果我们没有按照规律办事,那我们开展的工作取得的效果只能是有限的甚至无效的。
道德的形成,首先应该是进行行为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上产生道德情感,在情感的基础上产生一定的认识,这时我们可以根据他的体验、情感、认识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教育,从而让人接受我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从而在这些观念下产生我们预期的行为,慢慢的形成稳定的习惯。 如,你要教育现在的孩子要珍惜粮食,不要浪费。现在的孩子普遍没有很深的饥饿感,没有体验过物质缺乏,那么,以下两种方式,那种效果会更好呢?
1、用讲道理的方法告诉孩子艰苦奋斗、珍惜粮食,把60年大饥饿拿出来,后者把我们小时候的事拿出来给孩子讲。
2、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饥饿的感觉,在此基础上产生一定的情感与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再进行我们的珍惜粮食的教育。
很显然,第2种效果要好些。
现在回到我们教育学生上,我们是不是经常用第一种方法呢?也许有的老师说,我们怎么能创造出那种条件,让学生体验不学习的苦呢?是的,如果你不主动去想,主动去做,那你永远也不可能等到这样的条件。 不是条件具备了才去做,而是在做的过程中条件逐渐成熟了。
其实,只要我们去想,去做,我们肯定能找到一些符合我们的条件。
1、如果实在想不起来,那么我们就在网络上找别人的例子。
河南沁阳正读高二的闫同学被妈妈批评后,赌气买票去郑州打工。在出租车司机介绍下,他找到了理想中的工作:一个月4000元,包吃包住。结果刚工作第二天,他就后悔了。原因无他,饭馆生意太好,端盘刷碗,每天工作13个小时。在苦哈哈干活期间,他也在思考这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没日没夜被困在厨房一小席地,做着重复且毫无竞争力的工作,劳苦且不体面,真是自己想要的吗?最终,他被现实揍醒,求着妈妈把他带回学校。
或者我们现身说法,学什么比较喜欢听自己老师亲身经历的故事,我们经历了一些事情后,对学习的感悟也在加深,对自己当初的学习多多少少会有一些遗憾,我见到过的老师们几乎没有一个说自己当初学习刻苦努力,没有虚度光阴,相反,几乎所有的人都后悔当初自己没有好好学习。
2、寻找身边的真实案例。班内的学生情况层次不齐,有的家境好,有的家境不好,那些家境不好的同学找找的承担总结:
1、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是行为的前提,只有做通了学生的思想工作,学生才会朝着我们预期的方向发展。
2、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规律,学生的思想工作的开展,同样要遵循规律。
3、做学生思想工作需要坚持,需要坚持不懈,有时长期的坚持才能取得一点点效果。不要轻易的放弃自己所做,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最接近成功的地方选择了放弃,很多时候真的是我们在坚持一下下,就会取得效果。
4、做思想工作,需要灵活多变,有时确实一顿激烈的训斥,可以让学生醒悟,但在今天这个背景下,这种方法还是慎重使用,因为存在的风险,毕竟学生的安全是第一位的,没有了安全,一切都是零。所以,我们就得多学习、多思考,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我们所面对的问题。
5、有时答案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尽可能的利用很好身边的资源,就可以取得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