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辅助阅读就是借助其他的书,来增进自己要攻破的那本书的理解。但是,辅助阅读上有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使用先后原则:先阅读理解一本书后再使用工具书
我们看书使用工具的坏习惯及根源:我们从小时候就被教导要学习使用辅助阅读,比如我们对书里的某个不熟悉的字词时,用字典查阅就是辅助阅读,当我们在阅读电子书时,点击链接查找陌生字,也是属于辅助阅读。何况现在网络非常普及,我们查找书籍相关资料非常方便快捷,随便一搜,就会出现非常多的有关于这本书的资料。这就导致我们有时候会误会,以为看完书评就看完一本书,或者原本要看的书就以看过书评看过笔记后就不再完整地读一本书了。不看书看书评原因第一是因为你懒,第二是书评导致你懒,因为书评都是被精细思考和总结后的文字,如果你先看了书评就不再对原书有探索的欲望,也觉得自己。
很多阅读的坏习惯其实都可以追溯到我们小时候的阅读习惯,有时候还是教育的问题。像现在这样,我们很自然在遇到陌生字就查看的现象,是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教导,不懂的就要及时问清楚,写东西先看优秀学生的作品,看别人怎么写,诸如此类。在这之前,教导者因为某些限制而不能考虑你有没有真正了解一件事物后提出有建设性的问题,我们被教导说,你有不懂就要问,而不是你先了解清楚,先思考清楚,然后再问。
我们的很多坏习惯,都是导致我们看不好一本书、不再看书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重复标题一,一定要先阅读一本书后再查阅,不管我们中途遇到多少生僻字多少不懂的专业词汇多少难解的句子,当我们读完一本书,就有可能通过自己在认真阅读时不断思考而自动解决这些问题,因为查阅只会中断我们的思考。所以,无论如何,都要逼自己一定要有不看工具的习惯,直到我们看完了这本书。
二、我们的辅助工具及功用
1,相关经验,包括一般经验和特殊经验(比如实验、实地考察等)
2,其他的书
借助其他书,功效和做法类似于我们的主题阅读,主题阅读在本书的二十章,因为大多数人都能联想到他们,所以有必要做一下区别。这里的辅助阅读,主要是延伸和扩展对这一本书的理解。而主题阅读,是对整个主题知识框架的理解,也就是目标不同,这是他们的最大区别。
用其他书来理解一本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有时间顺序的书,如果有时间顺序的书,又采取无序的读法,就会让自己的阅读效果倍减。
像小说,戏剧一般是不需要借助其他书来读的,而哲学书、历史书,就非常需要依靠其他书籍才能读懂。
3,导读与摘要
导读就类似于我们看书评,看别人的读书笔记,但还有一些专业的导读工具。比如我们想看《红楼梦》,但是这本书实在是一本难啃的书,而又一些书,是专门解读红楼梦的,通常会简单易懂,于是,我们通常会先看这些书去了。但是,这可能就是你无法爱上或者无法读透《红楼梦》的原因。基于我们的畏惧心理,我们会在心理上抗拒,表面上接受,行动上拖延,思想上懒惰,恰在这时,你选择了《红楼梦》以外的书,这很容易理解。但是,如果你真的想掌握这本书,那你至少要把顺序颠倒过来先,其次,对外界的导读性书要有辨别力,这个辨别力还是在你看了原著以后做了充分思考以后才出现的。这样,这些导读性的真正作用才能体现出来,而在这之前,都很容易成为,误导。
摘要比较容易理解,就不再解说。
4,工具书,包括字典、百科全书等
明天还要修改,先晚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