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去年以来,比特币在各大新闻网站总是被刷屏,其价格也是频频刷高,当然,国内外的相关政策也是缕缕出台。这里,咱们就暂时不谈比特币的事了,咱们谈谈号称国内比特币首付的李笑来。
前两天看到一篇关于李笑来的文章,观点大概是这样的:
李笑来在几年前,也就是还在新东方当英语老师期间,用10万元买个10万枚比特币,当时比特币的价格是每枚1美元(我不知道作者为啥忽略汇率)。而这10万元的比特币,按照之前最高的币价,大概达到了140亿元左右。作者表示,李笑来的运气真好,轻轻松松等了几年,资产就翻了十几万倍,还和马云、刘强东做了对比,说马云、刘强东辛辛苦苦打拼了这么些年,还不如李笑来静静地持币不动。
要我说,写这篇文章的作者肯定没有做过投资,因为他不知道在投资这件事上面,选择投资标的并买入后长期持有是多么难的事,所谓静静地持有是要经历怎样的挣扎,或者说是需要怎样的智慧。
先来说说选择投资标并买入这件事。80%的人是不会选择投资标的的,而选择了投资标的后买入的人又会减少。这里牵涉到人性的懒惰和恐惧(害怕承担风险)。看看那些股票推荐群里的小散就知道了,个个都是伸手党,就想获得一直别人推荐的牛股,然后很快暴涨n倍,实现财富自由,这种人往往都是投资寿命最短的,然后不相信投资这件事,继续穷下去。
还有一部分人是抓不住机会的,也就是说,即使别人给你推荐了牛股,你也不敢买,你怕入手即跌,跌了就心痛,因为你承担不了风险。
这里插入一则我同事告诉我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2012年的时候,这位同事还在上大学,当时他的室友告诉他,比特币可能是个不错的机会,让他买点。他当时听室友一通解释后,听了个模棱两可,大概知道比特币是电子货币。他告诉我,他当时对他同学的想法是这样的:这人是不是傻B啊,这以后有啥用,买了不是白白糟蹋钱吗?
去年12月份,比特币达到了最高价,每枚大概140000元人民币的时候,这位哥们把他的故事告诉了我,痛心疾首地跟我说:“不是我同学是傻B,而是我傻B”。我听了后,呵呵一笑,感慨良多,忽然觉得,在风口面前大多数人都是傻B。
接下来,咱们说说更重要的事,有关持有的问题。我的论断是,80%的人,在选择了投资标的后,在手里是拿不了多长时间的,少数以小盈利出场,多数以亏损出场,只有20%或者更少的人会以几倍甚至几十倍以上的盈利出场。原因是,人性的贪婪、恐惧和侥幸。就是说,涨起来后舍不得卖,因为贪婪,跌下去后赶紧抛售,因为恐惧,小涨赶紧卖掉,因为恐惧,大跌舍不得卖,因为侥幸。整个过程都是矛盾的交织。
这里,再插一则我突然想起来的故事,一位炒股多年的老大爷的故事:
一位大爷,炒股有二十多年,可谓是经历了好几波牛熊市场,投资额也有好几十万。有一天,老大爷过世了,处理完后事后,老伴儿就想,大爷炒股这么些年了,应该赚了不少钱吧,于是让儿女办了一系列的手续后,要把大爷股票账户里的钱取出来。结果一看,大爷的账户里,仅剩3000多元人民币,让儿女和老太太吃惊不已。进一步细看大爷的交易记录,儿女们发现,大爷这些年来基本上都是追涨杀跌,从来没有长期持有过一直股票,往往都是小涨跑路,大跌割肉,最后,几十万就被割成了3000多。
我相信,很多有过股票交易经历的老铁,看了上面大爷的故事,是有同感的,多么痛的领悟。
2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李笑来买入比特币并持有至今,到底是运气还是智慧和能力。
首先说买入这件事。在那个时期,是很少有人会买入比特币的,大家大抵的想法和我那位同事差不多,短视的心态下,盯着手里的钱,然后觉得买比特币是件很煞笔的事。而李笑来是研究了这件事的,研究了中本村发布的9页比特币白皮书,并且结合自己以往的编程基础和认知,做出了果断买入的判断。这就是大多数人和他的差距,所谓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其次是长期持有这件别人做不了的大事。老铁们可知道,比特币在这些年到底经历了什么,如果不知道,请看一下下图。
总体来看,比特币在这七八年间是呈上涨趋势的。巴特,波动还是很大的,每一次波动中的下跌,都差不多跌去高位值的50%以上,甚至90%以上。而每一次下跌后的反弹又会是成倍的增长。试问,如果是你,身在比特币市场,你的心脏受得了这种大起大落,你会经得住诱惑而不卖所持标的,你会在这里面长期持有而不被波动洗出市场?我想,对大多数人来讲,答案是否定的。皆源于我前面所讲的人性。
但是,李笑来却做到了这些年来的长期持有,你能说他这是运气?如果没有认知上的差异,如果没有对人性弱点的深刻认识,他能长期持有?
所以说,选择比特币,研究比特币,然后大量买入并长期持有比特币,根本不是轻松的事,这种不轻松甚至比创立一个大公司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3
回首过去一年,在了解到区块链的那一刻起,到现在编辑这些文字止,我又何尝不是错过了好几次成为千万富翁的机会。
去年一二月份,有老铁给我推荐瑞波币,当时瑞波币的价格也就几分钱,但是由于当时不了解渠道,也没有进一步探索,加上在这之前,瑞波币已经涨了几十倍,所以我没有买。后来到六七月份时,瑞波币的价格成了2块多,那个时候,我是知道渠道的,在一番痛心疾首之后,我还是没有买。后来,到了去年的12月,瑞波币成了20多块。那时的我,看到那种价格,心里是懵逼的。
还错过了100多倍增长的波场币TRX,几百倍增长的莱特币。抓住了20倍增长的恒星币,但是因为买的少,还是等于错过了。
现在来讲,这其实不算错过,而是缺乏把握的能力。从另一个层面讲,我的风险观限制了我的机会,而风险观则由认知所限定。
有这样一种我比较认同的观点:
收入分配的要素按照优先级排序是:风险>资本>劳动。
具体的理由是这样的:
资本和劳动是典型的生产要素。风险严格上算不上生产要素,它只是生产过程中的伴随变量。然而这一变量足够重要,所以把它和资本劳动并列。
对于单纯的打工者而言,往往其投入的要素是优先级最低的劳动,所以其在价值(收入)分配当中,处于分配链的末端。
现代金融学里一个核心理念是,资本资产的定价绕不开风险这一要素,或者说资产的定价,就是对风险的定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成果之一的CAPM模型就是讲述资本资产的定价,取决于它同整体市场的联动性(风险大小,行业里叫beta)。
尽管CAPM模型存在诸多不足,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现代金融学术和实务的基石,也不妨碍我们藉此来理解风险的重要性。简单来说,在金融市场里,剔除了风险,就没有了交易,也就没有了资产的价值。
这也是为什么在投资行业,绝对收益最高的是成功的天使投资。极端如MIH对腾讯的投资,3200万美元变为现在近600亿美金,回报2000倍,这一成绩全球投资界至今无人能及。这是对风险是价值分配的第一优先要素的最好例证。
不承担风险,是不可能获得高回报的。同样地,成功的创业者后续获得的一系列财富,也属于利用其承担的风险,参与对价值的分配。
第二个要素是资本。
资本这一要素和风险往往是联接在一起的,但有时也可以是分离的。例如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套利的资本,利用权力寻租套利的资本,或者在预期收益大概率确定时投入的资本,如在Pre-IPO进入的资金。
以上的几类资本,承担的风险就相对较低。而很多早期的创业者,则几乎不会凭借资本参与后续创业成功的分配,典型如互联网科技行业。MIH投资腾讯的案例,则属于资本和风险相结合的情况,为多。
最后才是劳动。
因为劳动的提供者,并不承担企业经营风险,也不承担投资失败的风险。无论公司经营情况如何,劳动者总会获得规定的报酬。所以劳动者获得的收入,顺理成章会远低于他们创造的价值。
有没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亲爱的老铁?
当初,看到这种观点,我也是大吃一惊和相见恨晚的!
4
这里我觉得还有必要说一下投资界的大佬,巴菲特和查理芒格有关价值投资的相关故事。
准确地讲,价值投资是巴菲特的师父格雷厄姆提出来的,其大致的观点是这样的:
市场并不是一直有效的,所以很多公司的股票有可能是被低估的,即股价低于其应有的价值。通过研究,找出这些被低估的股票,然后买入并长期持有,待到其价格回归应有价值再卖出,就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
而在巴菲特遇到查理芒格之后,他师从格雷厄姆的观点发生了转变:
伟大的公司因其优秀的管理层和优秀的管理制度有可能会一直伟大下去。所以,即使这些公司的股价看起来很高,依然值得购买。而购买之后就没有必要卖出去了,长期持有就可以了。
看见了吧,老铁,依旧是选择买入和持有的问题。
可以这么说,在投资世界里,最难的就是选择买入和持有问题了。
选择是研究能力,是过去能力的积累和。持有就是境界问题了,因为持有的行为是用未来的眼光看问题所催生的。
所以啊,老铁,要想在投资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还是要处理好选择和持有这个问题。而归根到底,真正要处理的是人性的问题,譬如懒惰,贪婪,恐惧,短视。
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