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蒙山樵夫
秋天在古诗人的眼里,是个充满悲凉和愁思的季节。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李白曾用这样的诗句抒写秋思之感怀。“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白乐天用这样的诗句抒怀的秋思之感慨。秋风瑟瑟、落木萧萧,那肃杀之景里,多愁善感的古诗人在这季节里,禁不住伤感伤怀,忧伤的文字里浸润着生命的悲悯,悲叹的心曲低吟着对生命的惋惜。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秋之于他们的是短暂的生命,之于他们的是人生羁旅的愁思。
今天是戊戌年的九月廿七日,到九月三十就立冬了,这个秋天仅仅还有两天,这真到了秋的小尾巴了。我突然想到:四季之于我是满目的风景,我之于四季是文字的回应。我从立春写到立冬,随着季节的交替,我用文字记录时令的变化。我的文字更多的是时令的更替、季节的变化。看看网上的天气预报,一个标题“超凶的冷空气来了,大半个中国气温将刷新低”立马就让人顿生寒气来袭。今夜,气温将骤降十多度。明天将是全国范围内降温,降雨。看来,这冬美人的到来,真的是寒意开道,真的要馈赠一些雨雪风霜,真的要举行一个盛大的仪式呢。
秋之于我,没有古诗人那样的伤怀,倒是充满了季节的色彩和富足。因为在我的记忆里,秋更多的是收获,我真是太喜欢这秋天了。
秋天在父母辛劳的期盼中来到了,看到田地里果实累累、花果飘香。爹娘在盘算着那块地的玉米棒子该掰了,哪块地的地瓜刨了,哪块地的花生该拔了。这季节是爹娘春种夏耘期盼的日子,从开春娘就祷告天地,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记得每到正月十五,娘总是要蒸上12只面灯,每盏灯都代表着月份,还要看看哪盏灯里有水,就说哪个月份降水多。我知道,这种预报天气,没什么道理,但是,祖祖辈辈的农家人,对风调雨顺的期盼倒是真的。后来,我读书了,我知道不仅仅是爹娘,连紫禁城的皇帝也在祈祷天地,要不京城怎么有天坛、地坛、社稷坛呢?丰收是历代中国农民的期盼,每逢节日,人们都祭祀天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成为国泰民安的象征。
我知道,这丰收里真的充满着艰辛。清楚记得12岁的我冒着烈日跟着父亲除草的情景。父亲头戴斗笠,身穿蓑衣,赤着脚就跟一个稻草人似的在田里松土除草。我体验到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滋味。每一粒粮食得浸透农民多少汗水啊!一直到今天,看到桌子上的剩菜、剩饭,我就心疼,要是我的老爹还在世,看到这些,他老人家得伤心得痛哭。秋天厚爱热爱它的人们,秋天真的是很慷慨很富足,她大大方方赏赐了我们好多好吃的东西。地瓜刚刚长成个的时候,母亲就到地里,刨出来,煮熟的地瓜带着土地的芳香,填充我的辘辘饥肠。我觉得这季节真是好,面对丰收的果实,爹娘终于展开了眉头露出了笑容。因为,有了粮食,就有了一家人的希望。
秋天之于我们这些孩子,不仅是填饱了肚子,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体验了自然赐予我们的快乐。农家的孩子,在田埂地头,捡来土坷垃,垒起来“窑”,捡来的柴火把这垒“窑”的土坷垃烧得红红的,然后,用这滚热的土坷垃将地瓜包裹起来,再用湿土结结实实覆盖,等上一两个小时,小心扒出来,这地瓜就熟了,香甜可口,乡下孩子称之曰“焖地瓜”。这土地长出来的地瓜,再用土焖熟,这土地真是无私慷慨的馈赠。真的感到,土地真是我们农民的命根子。
农民是这块土地的忠诚守护者。当硕果被收获,当庄稼被收割。新一轮的播种又开始了,新耕耘的土地,带着泥土崭新的芳香,往往是孩子们快乐的温床。孩子们躺在新鲜的泥土上,望天空南归的雁阵,望天空中飘飞的云朵,天地是多么辽阔啊!我们在这新鲜土地的温床里,看鸿雁飞翔,看云朵飘飞,伴随着的是我们少年时离奇古怪的想象。故乡新鲜的泥土,带给农人的希望,也带给孩子们无边的想象。在这个秋天里,我的亲人们一边收获着累累硕果,一边在播种着新的希望。
秋天不仅在赐予着收获的果实,还赏赐了一些重大的节日,列祖列宗对秋爱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秋天的节日还真是不少,一年之中,除了春节,就该是中秋节了,大家品尝着收获的果实,这是一家人团圆欢聚的日子。忙完秋之后,忙碌的农民得到暂时的喘息,就迎来了另外一个节日——重阳节。重阳节那天,全家人都在老家陪母亲过节。母亲一生没过过寿,我们至今也搞不清楚母亲的生日。有一年的重阳节,我提议就把重阳节作为母亲的寿诞之日。母亲一向反对给她过寿,我这提议,她没有反对反而很高兴地同意了。于是,每年的重阳节兄弟姊妹聚集在老家陪母亲过节过寿。母亲八十有三,身体健朗,生活诸事亲力亲为,每逢回家还给我做饭。觉得这重阳登高的节日,给母亲过寿,真是恰当不过了。数字中九九为大,祝福母亲健康长寿。历史走到了今天,就在今年,盛世中国第一次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辛劳换得的丰收,耕耘得来的收获,以国家的名义给农民的丰收一个盛大的节日。爹娘一样的农民也有自己的丰收节日了。在丰收的节日里,看着硕果累累,心里默念着:我的父亲要能活到今天,该有多好啊!
秋天不仅在收获的果实上,更重要的标志就是树叶。杜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诗人悲秋的心境通过“落木”这一意向形象表达出来。其实,我是很喜欢这落叶的。看着这硕大的叶子,由青泛黄,这黄色的叶子在风中飘舞着,真的就是漫天飞舞的蝴蝶。我觉得这是秋的胜景,是秋的馈赠。记得小时候,带着妹妹,跟着娘,在浚河岸 树林边搂柴禾。我和妹妹都张开双手一片片接住从树梢落下的飞舞的树叶,有时,还跑着跳着去捕捉这树叶,就跟春天去捕捉美丽的蝴蝶似的。再就是用一根长长的麻线,将树叶穿起来,各种颜色大小各异的树叶串起来,真的像美丽的花串儿。这些树叶背回家,就是很好的燃料。娘用它烙新粮煎饼,真的好香甜。带给诗人伤感的落叶,却给家人带来了温暖。我觉得这落叶真是秋之于我们的馈赠啊!
秋天之于人的口福是瓜果的香甜,之于人的眼睛是斑斓缤纷的色彩。好多年,我都带着我的学生走进秋天去写生,去感受秋的色彩。在这金秋里,不同的时段便有不同的色彩,不同高度的山,色彩也各异。孩子的眼睛已经装满了秋天的缤纷,画笔下便有了秋之色彩。天高云淡、丹桂飘香、橙黄橘绿,秋之于大地是味道是色彩是空旷的原野是无边的想象。游人们走出了家庭,走进了秋色,这个在我们小时候那么熟悉的乡村,在今天却成了人们休闲的景点。走进秋天的人们,一带远山涂染秋日的黄韵,树梢是金色的发,看到黄叶飘飞,脚踏一地金黄,没有古诗人的愁苦,却有了释然的轻松。当迎霜的五角枫挥舞红叶的手掌,当绽放的菊花裙袂飞扬,当河中飘荡清澈的涟漪,当苇花开放在河中央。这眼前的秋景,也有落木萧萧,也有北雁南飞,也有秋花落英,我们没有看到游人的愁苦,却看到举家游玩的快乐。
我真有点不解了,心中的困惑难以释解。即使像太白那样潇洒的诗仙,也有“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的悲叹。我冥思苦想,古诗人的愁苦的心情,总也是时代情绪的流露。我恍然顿悟,即使潇洒如李白,即使旷达如苏子,莫不都在宣泄时代的情绪吗?
我们生于这盛世中国,生逢其时,这个秋天不仅有收获,更有新的希望。即使一片落叶,不也在秋风中成为一只飞舞的舞蝶吗? 秋天之于我们的是富足,是收获,是美丽的色彩,是欢悦的心情。我没有古诗人的悲悲戚戚,不是因为我多么坚强多么豁达。因为,我的身后是盛世的中国和我们美满的生活。
在这秋天即将远行的时候,我没有悲戚,没有忧伤,我的内心充满着感恩充满着感激。雁阵和落叶,就是秋天留给我的诗行。这秋天就如同我的友人,送别秋天,我给她写下如许的文字,唱一曲送行的欢歌。
(草于2018年11月4日戊戌年九月廿七日夜,完稿于11月5日晨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