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亚马逊首推无人便利店Amazon Go概念后,无人零售在国内也抄的火热,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电商巨头都在无人零售试水,寻找可行的商业模式,就在前不久,微信支付推出首家无人快闪店登陆上海,标示着国内又一个互联网巨头涉足无人零售领域。
此次微信支付将他们的无人零售定义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只提供平台,不做任何经营,打破了无人零售店铺的概念,而是选择搭建一个无人零售平台,通过自己的技术优势赋能第三方进行经营。
2017年开始阿里的无人超市“淘咖啡”、缤果盒子、甘来智能微超等纷纷在不同城市进行布局,每家专注的领域也略有不同,但都出现了不同的困境,主要还是技术方面在探索阶段,有些场景需要继续调试。
01 自动识别无法应付高客流
试运行阶段客流量不会非常庞大,如果考虑伟大大流量的进入,就需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销售快速便捷,还是存在很大难度,就算是国际巨头Amazon Go,也没有完全解决人流激增时自动识别及结算的问题。
02 自动扫码识别无法确保100%感应
微信的无人零售采用自动扫码识别模式,只要人站在支付区域中,短短几秒,系统就可以识别出几十件商品,然后通过微信支付完成结账。但是在测试阶段发现,如果商品距离感应区较远,很容易导致系统无法识别到该商品,当然这可能是网络不稳定或是识别系统不完善导致的,这些还有待优化。
03退款问题如何解决
微信此次搭建的无人零售平台主打快闪模式,虽然根据评估很少会出现退换货的情况,但还是会存在这类需求。所以平台还是需要至少一个服务人员进行现场服务,目前还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达到完全无人值守。
根据互联网研究机构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无人零售商店交易额预计达到389.4亿元人民币,未来五年可能迎来红利期,这也怪不得越来越多的巨头开始加入这个行列,只不过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大规模进行开店部署,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进行试水测试。
同时还要注意,无人零售其实是一个伪命题,不能把它简单定义为无人商店,还是要清楚它的优势是什么,在这个优势下结合人们的需求进行改善才是最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