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做文字工作的原因,回到家只想换换脑筋,看看电视剧、综艺节目,玩玩游戏,日子也就这么一天天混过去。要不是被“新阅读书评群”赶着交稿,我是不愿意触碰什么书评的。
既然要写书评,那就要想想近来看了什么书,终于发现,半年来真还没看什么书。再认真想想,也不是什么书都没看,因为至今保持着一个习惯,儿子睡前得给他讲一段书,这段时间讲的,正是《吴姐姐讲历史故事》。
买这套书,是因为“新阅读”几位群友的推介。书到家之后,儿子也很兴奋,过了几天,我问他读书的感受,他说了三个字:看不懂。我于是大致翻阅了一下,觉得儿子这样说大致有以下原因:故事太久远,有些人名、地名不好认,有些词他也无法理解,加之作者在海峡那边,叙述的习惯和我们有差异,个别用词孩子可能觉得艰深一点。从成人的角度讲,我觉得以往我们读历史书时有些浓墨重彩的场景,她没有写细,一带而过,好像吃惯了麻辣香的川菜,忽然换了清淡的口味,有些不适应了。
那时候,我每天都在给儿子讲《希利尔讲世界史》,这套书也就丢在一旁。过了一段时间,希利尔的书讲完了。看着还是崭新的《吴姐姐讲历史故事》,我想,还是试着给儿子讲讲吧。
于是,才在这清淡中品出点味来。
开篇《中国人故事的开始》,作为一个中国人,怎么能不了解中国人的历史?只可惜,近现代西方文明的崛起,让中华文明要么被轻视,要么被“神化”。有家长恨不得孩子一生下来就送到外国,当然能直接生在外国更好,还有的把“国学”敬若神明,认为拯救世界还得靠老祖宗的玩意儿。
扯远了,回到书本身。“周”以前的历史,作者写得很简略,然而春秋战国作者却用了诸多笔墨。在作者眼底,那也许是个一个橙色的时代,诸子百家,好一番热闹。从《管鲍之交》,我们明白什么才叫中国人的友谊,《郑庄公掘地洞见母亲》,我们明白什么才是中国人的孝道。《孔子不屑与阳货为伍》,也许你会觉得孔子迂腐,但我们想一想,才会明白什么才是中国人的坚持。孔孟对仁政“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态度,墨子的侠义精神,还有那个最好玩的庄子,近来不是曝出许多贪官吗?我敢说他们没一个认真读过庄子的书,庄子不是“消极”,而是“积极”,扭曲人性的事他从来不做。
认真读几个故事,我们可以在清淡的文风中,感受作者那颗火热的心,对中国历史最深沉的爱,哈哈,开个玩笑,吴姐姐是在“替古人担忧”哦。
在给儿子讲故事的时候,儿子问我,“那时候的人为什么那么傻,轻易就要自杀?”是啊,那时的人为什么那么傻?
程婴义救孤儿,功成之后自杀,含笑去见亡友公孙杵臼;渔翁义救伍子胥,因为伍子胥的不信任投江而死;豫让为友复仇刺杀赵无恤,历尽艰难而不成,连赵无恤都为之感动,最后刎颈而死;七十多岁的侯生因为信陵君的礼遇,让自己的灵魂陪着他去征战……
这些人为什么那么傻,傻得让千百年后读书的人也含泪?“重信义,轻生死”,现如今觉得傻得冒气的话,也的的确确曾是中国人的品质。
不得不说,如今世道,喜欢研究中国历史中的“厚黑学”、“老狐狸经”、“潜规则”的大有人在。有些人是想学得两招傍身,以便横行江湖;有的人学来也无用了,只是当个逐臭之夫罢了;当然,相信也有人是想“跳出圈外”。加之《夜宴》、《黄金甲》等文艺作品的流行,不少人惊叹“太黑暗”了。但这些,并非中国历史的全部,我甚至说,这不是我们的“正史”。
快意恩仇、以直报怨、百折不挠、隐忍、谦虚……,在书中你会发现中国人优秀的品质,你会明白,什么才叫中国人!
在书中,吴姐姐有意地不让“自己”出现,但有时候也忍不住议论两句,譬如,她在《苏秦做了六国宰相》中说:人要有本事,才抬得起头!十个字,掷地作金石响。
草草写就,最后来句广告词作结语:读《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