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我本可以忍受黑暗。——狄金森
1.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传播的载体。只要能让更多人关注到留守儿童,我就觉得值了。”
这是龙晶晴一次接受采访时说的话。虽然年纪不大,但28岁的她已经有十年的支教经验了。
据说,她为了“全身心”投入支教生涯,斩钉截铁地拒绝了一份高薪的工作。令人闻之动容。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以为西门君要讲一个温馨的“感动中国”故事?
想太多了。
随着网友们的层层调查,这位“最美女支教”的华丽滤镜,正一点一点的被人扯碎。
首当其冲就是“十年支教”的经历。回溯当年,你龙晶晴不过是一个高中毕业生,这十年难道不用上学吗?何况你还是一个“海归硕士”。
扛不住质疑,龙小姐自己解释道:“我基本上每个暑假都会去不同的乡村待上个几天。已经连续十年了。”好家伙,“十年”还能这么算?我算是长见识了!
这还没完。根据某眼查的分析结果,龙小姐的名下有一家名为“善吟创益”的文化传播公司。其账号曾经发布过一个“两天支教”活动,费用高达980元。
且不论这笔钱收的合不合理,就问“两天”的支教能给乡村带来什么?一堆垃圾么?
有时候真的不禁感慨:你眼中的公益,不过是他人敛财的生意。
2.
有了公司作为“靠山”,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龙小姐的支教视频,其镜头语言都特别的专业。甚至,还有无人机的辅助拍摄......
这根本是带了一个摄影团队过去“支教”啊!
像这种立善良的人设,贩卖留守儿童的苦痛,赚网友们眼泪和打赏的人。社会对其有种恰如其分的称呼,“支教媛”。
所谓支教是假,成为名媛才是真。
公益变味,就是从这些居心叵测的“支教媛”开始的。
翻看龙晶晴的社交媒体账号,照片上的妆容精致,皮肤白皙,打扮清新,哪里像是支教十年的样子?
如果你从事或者了解过乡村支教这个职业就知道,以当地的条件,顶着没有空调的高温,无论男女的扮相都是狼狈不堪。毕竟,和孩子们的相处时间宝贵,哪还有空“对镜贴花黄”?
当黝黑邋遢的孩子呆滞看镜头的时候,龙小姐却在摆弄着自己的美颜相机。这份充满了违和感和撕裂感的画面,不是“作秀”是什么?
对于“支教媛”的行事作风,我想引用大冰书的里的一段话作为评价:
“我不反对你们的支教行为,但最起码教满一个学期吧?蜻蜓点水地待上两个星期,你和孩子们谁的收获更大?你完成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人生得到了升华,可那些孩子呢?”
支教支教,主角应该是孩子而不是老师。前者没有义务成为后者的配角。
然而,在支教媛”们的眼里,孩子们不过是自己攫取流量的垫脚石,博得关注的背景墙而已!
3.
真正的支教老师究竟是什么模样的?看看杨明就知道了。
2009年,25岁的杨明跟随队伍来到贵州省黔西县金碧镇瓦厂小学,开启了他的支教生涯。
农户家一间30平方米的破烂屋子,杨明和另一位老师做饭、办公、睡觉都挤在这里。镇上严重缺水,杨明每天凌晨4点就不得不到地下河溶洞去挑水。一个来回,也差不多到村民起身的时间了。
白天上课,晚上家访。杨明常常在晚上批改完作业后,再打着手电筒到学生家去家访,村里许多羊肠小道上甚至都印下了杨明的足迹。
一年的支教结束后,志愿者们纷纷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离开——除了杨明。
“哪里需要老师,我就留在哪里!”
就这样,杨明选择了一心扑在大山里教书。
皮肤黑了,人更瘦了,头发白了......杨明说,为了孩子们,这一切都值得。
这张饱经沧桑的脸,你说他是60岁我都信。
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里有过一段名句: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多讽刺呵,真正为了支教奉献青春的人,无人问津。而那些通过作秀惺惺作态的“支教媛”,却混得个名利双收!
4.
如果说杨明是社会的“脊梁”,那么龙晶晴简直就是社会的“阑尾”。
之所以用阑尾形容,是因为她的行为谈不上多么的伤风败俗,但对大山的孩子毫无裨益。
对此,网上曾有过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无论龙晶晴是不是出于真心支教,至少她去了。
“仅凭这一点,就足够秒杀那些毫无爱心可言的人了!”
抱歉,西门君无法苟同这样的想法。
假设你是一位尚未开化的留守儿童,从不敢想象城市的生活是多么的精彩。突然有一天,某位睿智的长者和你说,只要肯努力,城市的繁华唾手可得。
正当你铆足了劲准备往梦想冲刺的时候,那位长者却消失了,仿佛未曾来过一般。
她给了你希望,却又未曾给予你追赶希望的力量。这种落空的伤害有多可怖,难以估量。
诚如狄金森写的那首诗所言:“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需要澄清的是,西门君并不反对支教。我唾弃的,是那种打着公益的幌子,实则为利己的“打卡式支教”。
也许,中国的公益之所以做不起来,就是因为“杨明”们太少了,而“龙晶晴们”太多了!
作者简介:西门君,前《跑男》一二季现场导演,《我的才华不是拿来取悦你》作者。公 众 号《西门君不吐槽》。关注我,毒鸡汤管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