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图书馆,一个封面写着“亲密关系是否真的存在”的杂志映入我的眼帘,我一扫而过,2分钟后我回头来把它拿起。
多项研究证明,原生家庭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亲密关系。我突然想要深刻剖析一下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
我的家,给予我独立的能力,也给我淡漠的气质
爸妈从我两岁时开始外出工作,离家2小时路程,每周回家一或两次,基本不过夜,中午回,傍晚走。因此,我们姐妹得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我们学会了自己定每顿饭吃什么,怎么做饭;学会该多久洗一次衣服,怎么洗衣服;学会自己安排作业,怎么问作业才能获得答案。
这些方方面面,从生活到学习,从衣着到家居,我们姐妹都能照料得好好的。自此,独立成为了篆刻在我内心的最重要个性,也是重要的技能。初中就离家住宿也简直毫无压力,到大学离家千里也是淡定适应。
极独立的人不喜欢迁就别人,喜欢按自己的习惯做事。在女生堆里,这样的人注定独来独往,不想花三十分钟等别人一块去吃饭,不想时刻被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不想时刻被牵绊的感觉,于是成了独行侠,很多不熟悉的同学都会觉得我脾气不好,只因我希望能高效的完成事情。
看来一直单身23年也是有原因的。但一个并无太多交集的朋友却从不稳定的联系后走进了我的生活。回头一想,如果他早早的意识到要追我的话,估计我会反感而逃离吧,毕竟我不喜欢等啊。8年间,多少同学朋友来了又去,但最后他仍旧在身边。对于我这种不求别人帮忙,自己能搞定大小事的女生,留有一定空间,守着,随传随到,似乎就是极好的相处了。
我的家,给我自由的言论,也给我争吵的本能
我家也许跟很多传统的中国式家庭不同,爸妈工作上是合作关系,两人地位类似,并没有常听说的慈母严父的分工模式,因此父母和我们聊天不会端架子,不会要求毕恭毕敬。家里从小可以自由发表看法,可以相互开玩笑,父母也会相互开玩笑,我们都爱说什么说什么。
父母沟通中除了相互开玩笑就是争吵,吵到几乎要动手的地步。年轻时的他们会突然恶语相向,作为孩子的我们只能手足无措,无奈对视。
父母的相处方式深刻影响到孩子在亲密关系中的相处方式。我会因对方的某个细节而情绪突然变坏,然后情绪发作,甚至会恶语相向或消极应对,会想到要分手。那种时候我自己也会觉得手足无措,我觉得自己不该受情绪控制,但却又无法摆脱,不能做到自己低头。
而我的他会默默忍受,会反观他自己的问题,会给我一点发泄的空间却又一直守着我,让我可以随时转身。我的理性逐渐战胜本能,我也会逐渐反省自己,用沟通渐渐取代争吵。
爱与恨,都是我们该拥抱的
原生家庭给予我们很多很多,不管好坏,我们只能全盘接受。我曾看过有人会不断批判自己原生家庭的不好,来分析自己的现状是多么的糟糕。他们嘲讽父母的传统作派,抱怨家里的穷困,不满意父母的背景不硬,抱怨父母个性不好影响了自己的个性,甚至有抱怨父母影响自己找对象的。我只想说,作为成年人的各位,成年的定义就是,你该为自己负责了。在抱怨之前,你何不想想父母为你的成长付出了多少心力,你身上的优点又有多少来自家庭?事情都是有所得必有所失,世界从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家庭。
所谓成长,就是要认识自己,完善自己。通过自我认识、与他人比较、阅读与历练,认识到原生家庭赐予的缺点,我们通过努力去面对它,消化它,逐步走向完善自我的道路上,幸福也将随之而来,扎根下来。
觉得有价值的话就赞赏1块钱吧~!小妹盼着打赏买书呢,在此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