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从练笔开始,练笔的方向可以从日常生活出发,描写生活中的一些画面,把对整个场景的细节通过文字描述出来,包括所看、所听、所闻、所尝、所思、所感等等。
当我所写片段具备画面感之后,再去构思故事,围绕想要表达的观念写,写完再反复修改,精简语句。一篇还不错的文章就可以出锅了!
一、写作的五大目标
1.记录,如实还原事实真相。(记叙文)
2.表态,观点鲜明、有理有据让人信服。(议论文)
3.抒情,抒发自身情感,最好使读者情感有所共鸣。(散文)
4.说明,详细介绍,使人得到有效信息。(说明文)
5.应用,准确高效传达信息。(应用文)
注:写前思考自己写作目的为何,对号入座。
二、依据读者群对写作分类
1.私人写作,写给自己或特定的对象。个人倾诉强调的是作者想法的表达,是个人真情实感的记录。
2.公众写作,针对社会公众而写。公众写作强调的是满足特定人群的需求,这要求作者想清楚,哪些是读者爱听的,如何跟他们沟通,如何打动他们。
注:所有自娱自乐的写作,满足的都是写作者而不是读者。一般是带有个人情绪和个人观感的东西。比如个人的心情日记、生活感悟、感情抒发、生活记录等。这样的东西很容易打动自己,每次重读可能都会有感触。但对于读者来说,别人不了解你的生活,也无法设身处地代入,所以可能完全无法理解你的意思。
三、写作四大难题
1.素材从哪里来。
每时每刻的感知都在积累素材。写作中的素材可分为两类,一类叫作直接素材,包括通过耳、鼻、口、眼等亲身感受获得的素材、采访素材和日常笔记素材;另一类叫作间接素材,包括通过读书笔记获得的素材和快速查取资料获得的素材。获取素材的方法主要有:
⑴体验法。人体的感知有六个方面,分别是眼、耳、鼻、舌、身、意。这也是通过亲身感受积累素材的六个角度。
①眼。生活中如何用眼睛搜集素材呢?一是看主体,二是看环境,三是看人物的身体语言。要注意到现场所有元素的细节,就好像你用眼睛这架照相机拍了高清照片一样。只有你可以完整地还原画面,别人才能有画面感,也才能设身处地体会到你当时的心境。
②耳。通过听觉主要搜集两方面的信息,一是周遭环境的声音,通过感知某种信息,实现更细致的观察;二是因为某种声音产生某种感受,从而有感而发。
③鼻、舌。用鼻和舌搜集写作的素材,看起来是感知和品尝,但这个过程调动的绝不仅仅是鼻、舌,更是全身的感受,甚至是内心深处的,由饮食带动的特定情感。写作中,通过鼻、舌获得“知”,通过内心表达“情”“意”,这也是一种常用的素材积累方法。
④身、意。身、意强调由感知到想法的思维过程。靠身体感知,靠意念关照产生一些可以用于写作的素材,这是积累资料的高级形态,因为知觉和思考更加接近文章最终呈现的形态。
(可以通过刻意锻炼自身感知能力使自己更容易感受到周围的人事物,从而收集素材,使细节描写更生动具体)
⑵采访法。通过采访,获得一手信息。所有的采访都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准备模块、采访模块和整理模块。
①准备模块。为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可以使用采访清单检查法——列出采访前需要准备的项目,逐条检查。每做完一项,划掉一项。当整个采访准备清单都划完的时候,就代表采访前的准备基本上完成了。
②采访模块。采访除了要找到问题的答案,还有两项更重要的工作,一是观察细节,观察被采访者在采访过程中的肢体语言、情绪等,通过这些反应对照被采访者提供的问题答案,得到更多的信息;另外一个叫采访挖掘,除了采访提纲上列出的问题,在采访中,要结合现场的情况,增加追问、寻求解释等额外的要求,引导被采访者沿着某种叙述逻辑提供完整的资料。
采访模块中,采访者可以制作采访表格,记录采访获得的内容信息、非语言信息和其他特别需要标注的事项。
③整理模块。整理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采访录音整理,需要把采访中的录音原封不动地还原成文字,整理中需要保证文字的准确性,也要保持上下文的关系;二是笔记整理,需要检查采访过程中的记录,该补充的知识和资料要进行补充,当时只是记录概要的要丰富完善。
除了还原之外,整理中还需要进行核查。包括内容的准确性核查、前后比对核查和相关资料核查。
⑶笔记法。做笔记,是写作的基础功,通过做笔记,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也把自己的评价、感悟、延伸思考记录在笔记里,这样的读书事半功倍。所谓笔记,其实有两个作用。一是记录想法,加深印象。二是记录重要的内容,以备日后查看。
所以笔记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日常笔记,记录自己日常的生活、状态、想法等;一种叫读书笔记,记录书籍的要点,读书的心得,延伸的思考等。
①日常笔记。日常笔记不一定是每日都记的“日记”,它更要抓住的是转瞬即逝的日常点滴小事。比如生活中的经历、某一瞬间的感悟、戏剧性的小冲突或者突然冒出来的某个思考。可以准备个小本子或直接记在手机上。
②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有三种方法,分别是摘要法、感触法和延展法。
摘要法,就是把文章中好的句子、段落、方法、图表等摘录下来。感触法,就是记录下针对书本内容的感悟,包括注释、对书本内容的理解、延伸阅读提示、发散思考等。延展法,就是写一篇读书报告、一篇书评,甚至是就书里的某个问题深入研究后跟作者探讨。
注:要对笔记进行归类,要养成给笔记加索引或者目录的习惯。关于笔记的应用,主要有三个方向。第一是检索。通过笔记中的标记,快速找到你需要的内容。第二是线索,当再次读一本书的时候或者再次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可以比照之前读书笔记的内容,引发“站在自己肩膀上的思考”。第三是思考工具。读书、经历是输入,记笔记是输出,再次回顾笔记是重新思考输入和输出的逻辑关系。
⑷利用网络。用好搜索引擎,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某些信息。比如某些知识点,某些观点以及人们的意见、关注点等。
网络搜寻的特点是目标性强、速度快,但在网上公开的资料往往不是第一手资料也没有唯一性,很多资料没有经过求证。
2.如何把事情讲清楚。
⑴故事叙述法。所谓故事叙述法,就是像讲故事一样,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出场人物、发展过程、结局和解决方案都说明白的一种方法。讲故事一般有三种顺序模式,第一种叫按时间推移,按照时间的先后,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第二种叫按事件脉络,按照事件的推演,层层递进;第三种叫主旨发散法,内容围绕一个核心点,向外延伸。
①时间推移法。时间推移不是流水账的记录,要把事件当作一个整体来看,要找到时间发展中的规律,要注意不同时间事情的内在联系。
②事件脉络法。就是描述事情一步步发展的轨迹,让读者跟着故事的脉络走。包含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叙述中如果先有结果,再补充原因和经过的,叫作倒叙;先有经过,再补充原因的,叫作插叙。
③主旨发散法。所谓主旨发散,就是内容都围绕一个核心点,所有的内容都是核心点的延伸,也用以支持主旨结论。
⑵金字塔式叙述法。简单来说,就是先说结论,再解释原因的方法。
⑶脑洞大开式叙述法。脑洞叙述的内容要形成内在逻辑性,“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脑洞大开的两个特征:要扯得够远,要能拉得回来。
3.逻辑。
⑴把重要的话放在开头说。
常用开头方法:
①故事开头。如何写故事开头呢?第一,根据文章主旨构思一个故事,可以是真的,可以是听过的,也可以是虚构的;第二,尽量在200字以内把这个故事讲完整,包括起因、经过和结果;第三,要在故事最后,点明故事和文章的关联。
②总结开头。总结开头就是在文章的最开始,开门见山地给出见解和结论,让读者知道文章的立场和主旨。如何写总结式开头呢?所谓总结式开头,也有人称为“金句”式开头。金句就是有闪光点的句子,也是朗朗上口的句子。
③悬疑开头。悬疑开头如何写呢?有三种常见的套路。最常见的就是颠倒时空的界限,第二种是故意营造不合情理的场面,第三种是提出疑问造成悬疑。
④自然叙述开头。自然叙述式的窍门是捕捉细微的情感。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三个模板可以套用:第一种是人称模板,我你他三个人称+感受。第二种叫托物言志,看似写风景,其实有深意。第三种叫对话模板,看似自言自语,实际上是思考对话。
注:好的开头重点要引起读者注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有阅读下去的欲望。
⑵ 让松散的材料连贯起来。
①列提纲。想清楚开头如何写,中间几点,引用哪些资料,提供哪些数据,等等。在行文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具体行文的四种连贯性,分别是语意连贯、结构连贯、形式连贯和引用连贯。
②通读法。写完之后通读一遍,凭语感发现哪些地方不通、不合适。
③修改法。不合理的地方即使写得再完美,也要删除掉。
⑶把孤立的内容变成整体。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要有一以贯之的价值观,要有层层递进的推理,还要有前后一致的写作目标。
常见问题:
①局部肿胀。局部肿胀是指该强调的地方没强调,不该强调的地方却加重了笔墨。
②顾此失彼。顾此失彼是因为观点混乱,前面讲一个意思,到后面自己推翻自己。或者前面有一个重点,写到后面写成了另外一个重点。
③理所当然。表现为只呈现跟主题相关的内容,却没有推理过程。
④跑题。就是偏离主题。
三种方法:
①中心原则法。写作一定要有中心,一个道理也好,一种意境也好,一个说明主题也好,一定要有个中心,如果你发现文字开始跟中心没关系了,那说明写偏了。
②统一原则法。需要有三个统一,分别是观点统一,主题统一,文风统一。观点统一很简单,就是不能前后矛盾;主题统一就是在讲清楚一件事之前不轻易跳转到另外一件事;文风统一就是表述要有连贯性,让读者更容易接受你通过语言所呈现出来的词语逻辑。
③配套原则法。比如,“例子+结论”,“故事+升华”,“伏线+抒情”。
⑷ 让所有的铺垫为结尾服务。
常用的几种结尾方法:
①恍然大悟式结尾。
②开放式结尾。
③揭秘式结尾。
④场景式结尾。
4.语言。
⑴语言表达的三个维度——用词、句式和风格。
①用词。关于如何用词,过去有一个标准,叫信、达、雅。意思是语言要准确、顺畅、优美。现在,人们的阅读习惯较以前有很多变化,写作用词强调快、准、狠,总结出来用词的标准也是三个词:达意、精简、个性化。
②句式。句式就是写文章常用的表达方式。如长句、短句等。
③风格。风格是文章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核,表现出来就是文章的特点和调性。
⑵每一句话都不应该是多余的。
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①词义准确、简练。第一,看词语是不是表达了合适的意思,避免词不达意;第二,看词语跟句子的搭配,避免句子不通顺;第三,看一个句子是不是有好几种理解,避免歧义。
②句意明确。如何做到句意明确?五个问题,这句话是否可有可无;这句话是否可以精简;这句话是否完整表达了一个意思;这句话用在这里是否合适,跟前文是否矛盾;这句话有歧义或者让读者有不恰当的联想吗。
③语意丰富。透过文字本身描摹的内容,让读者有画面感,甚至从一件事联想到另外一件事,这样文章中的语意就不再只是字面上的意思,而有了更多的层次感和可延展性。
④结构清晰。
注: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写作,对待文字,对待读者,多半就不会出现满篇废话的情况。
⑶细节大过天。
常用方法:
①场面描写。如果仅仅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些简单要素,文章可能就会比较平淡,而通过细节描写,把当时现场的景物、声音及人物动作、表情、神态都交代清楚的话,场面就会变得很生动,文章整体也会增色不少。
②侧面描写。我们对事物的感知一方面来自于事物本身呈现的特点,另一方面来自于外界对事物的评价和反馈。侧面描写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叫外人评价法;第二种叫外界反映法;第三种叫两侧包抄法。
③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怎么写呢?一般来说有三种方法。第一种,自然环境描写;第二种,闯入者描写;第三种,外界大环境描写。
⑷对话,让文章活起来。写作中的对话,按在文章中的功能来分可以分为三类:情节发展型、立场展示型和隐喻双关型。
①情节发展对话。如何推动?第一,要用对话激化戏剧冲突。第二,要注意对话句式设计,对话一定是在叙述铺垫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必须要出现的时候才出现。第三,要注意对话的细节。在安排对话时,要充分展示人物在说话时的肢体语言,比如说话的轻重缓急,说话时的动作,脸上的表情等。
②立场展示对话。用对话展示立场时,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当时场景。
③隐喻双关对话。隐喻和双关都是为了让一句话同时表达两个意思,不同的是,隐喻更希望展现给对方的是字面之外的那个意思,而双关则是希望对方同时抓住一个语意的两层含义。
⑸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①文章勘误。
②句子结构。一是要反复读,靠语感发现问题;第二是靠缩句,只保留句子的核心结构,看看是不是遗漏了句子成分。
③段落挪移。
④结构大手术。第一是文章整体跑题的时候。第二是文章存在巨大漏洞和风险的时候。第三是文章整体需要增色的时候。
⑤点睛之笔。
5.写作套路。
⑴模板。分有通知类模板、分析类模板、计划类模板和总结类模板。第一,要了解模板的对应类型。第二要了解模板的基本结构。第三,要练习各场景下的应用,了解同一模板在不同场景里的变化。
①通知类模板。通知有五个主要元素:第一,通知主体;第二,通知内容;第三,通知对象;第四,注意事项;第五,执行办法。通知需要强调信息传达的准确性,也要注意用词的简练,不需要使用多余的修饰性词汇。另外,通知的内容一定要全面,要把要求、规定、注意事项、执行办法、落实人、相关人这些统统包括进来,不可以通知后再补通知,一个内容分好几次才说完。
②分析类模板。当我们希望讲清楚一件事,或者希望对某个事物、某种情况进行深度挖掘时,就需要使用分析类模板。分析类模板包含六大模块,分别是摘要、陈述、对比、分析、建议和参考资料附录。
③计划类模板。首先,先于梳理工作的,是梳理自己。到底自己有哪些优势可以发挥,有哪些短板需要弥补,先弄清楚这个,计划才会更加有的放矢。其次,计划是为了完成目标确定的分解步骤。所有的计划应该是由结果倒推出来的——要完成这个大的目标,需要先完成哪些小目标,为了完成小目标需要做哪些努力,为了尽到这些努力,需要什么资源和方法。
④总结类模板。总结类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夹叙夹议,叙议结合。不过也有人写总结时习惯使用金字塔式结构。就是先有中心论点,再有分论点,最后用具体内容做支撑的一种方法。
⑵模仿。要模仿一篇文章,第一件事就是要吃透这篇文章。观摩样板文章,不能停留在“真好看”这个层面,要按照庖丁解牛的方法,先把文章拆解开,去了解文章背后的价值观、文章的逻辑框架、文章的叙事技巧和文章的语言。各部分都了解清楚了,再去模仿就简单得多。
⑶讲故事的方法。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剧作家L.赫尔曼概括出九大剧情模式:1.爱情;2.飞黄腾达;3.灰姑娘式;4.三角恋爱;5.归来;6.复仇;7.转变;8.牺牲;9.家庭。除了故事内容,故事结构也有模板可循。中国古代认为讲好一件事需要起、承、转、合四个步骤。起是源起,引个话头;承是延伸,引入更多人物,把故事铺展开;转是让剧情起波澜,发现主人公没有那么一帆风顺;合是最后大结局,不管如何要有个结果。
⑷新媒体写作。新媒体写作有两个特点:第一是针对性强,新媒体写作是建立在深度分析读者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特定内容的持续挖掘;第二是有方法,新媒体写作通过一些写作技巧,快速抓住读者眼球,形成持续的阅读黏性。
如何做好新媒体写作:
①读者分析。公众写作的受众是需要写作者自己去定义的,比如针对特定年龄、特定地域、特定性别、特定价值观、特定动机、特定习惯的读者。
②细分市场。如果希望把自己当作一个媒体来打造,所有写作的内容都需要围绕这个方向。只有足够聚焦,才能产生足够的影响力。
③写作目标。新媒体写作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有用”,作者在动笔前以及写作的过程中,要一直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篇文章对于读者的意义到底在哪里。是增加一个新知识?是帮忙做了内容的汇总?是说出读者想说却不敢说的话?还是通过有意思的文字给读者带去欢乐?
④读者互动。新媒体写作中的读者互动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接受读者反馈、回答读者提问,让读者有被关注和照顾的感觉;二是根据读者的反馈调整自己的内容,提供更有价值的文章。
⑤蹭热点。让自己的内容结合时事新闻,以热点新闻做引子,结合自己的定位,转到叙述自己专业领域的事情上,这在新媒体写作中叫作蹭热点。
蹭热点最关键也最困难的是找热点的角度。
⑥自传播属性。一篇文章如何才能有转发呢?它需要内外两种推动力。外在推动力就是有人促成转发,比如转发给朋友,求朋友转发。或者设置转发激励,转发给别人帮自己拉票,这是最常见的推动转发的方式。内在推动力就是文章自身的传播性,好的文章自带传播力,不需要要求别人,别人也愿意转发。
⑦风格化。什么叫风格?其实就是作者的用词、观点、行文套路有自己的独特性。
⑧多媒体。新媒体写作扩展了写作的空间,一篇文章里可以配图、配音乐、配视频、引入其他文章,进行简单的排版,做动画效果等。
⑸找话题的四种方法。
①从媒体中找话题。
②从热点中找话题。
③从大数据中找话题。
④从生活中找话题。
⑹三种方法快速了解文章效果。
①阅读数据监测。阅读数据有三个基础指标,分别是阅读量、转发量和评论数。关于阅读数据,要特别注意的是,数据可以参考,但不能唯数据论。
②影响力监测。影响力监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使用搜索引擎。用自己文章中的关键词或者某一句话作为搜索关键词,看看能搜到多少关联的内容。
③互动监测。了解文章效果最直观的方式就是看读者反馈,这最直接地反映了读者的看法和意见。
⑺如何保护新媒体写作的版权。
①版权保护。版权保护又分为单一平台版权保护和跨平台版权保护。更主动的版权保护方式是作者本人要积极维权。一旦发现作品被侵权,应采取举报、追究到底的方式,维护属于自己的权益。
②版权交易。版权保护意味着版权所有者拥有版权延伸产生的一切价值,所以紧跟着版权保护的就是版权交易。版权交易也有很多种形式,比如直接买断型、付费转载型、商业用途型等。
四、写作的四个方向
1.个人表达。个人表达有很多类型,包括记录生活、梳理思路、记读书笔记、个人创作等。个人表达的内容需要贴近生活、贴近创作者本身特质。个人表达式写作可以是自己独享的,也可以分享给大家。
2.品牌塑造。品牌不只是logo(商品标识),而是用户对某个对象整体的认知和印象。品牌塑造和好的写作都需要研究目标读者/用户是谁?写作/传播的目标是什么?讲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讲?包括讲的技巧,讲的套路。解决了这些问题,品牌塑造才会有的放矢,成功的概率会提高很多。
3.虚构写作。虚构写作是写作的一个重要分支,像小说、戏剧等都是虚构写作。虚构创作来源于生活,需要作者有较多的阅历和较深的生活体验;同时,虚构创作又要高于生活,需要作者掌握叙事技巧,有深度挖掘和二次创作的能力。
4.写作疗愈。写作疗愈也属于面向个体写作的一种类型,它是指通过写作实现自我对话,通过陈述、罗列、分析、归纳、转移、升华的方法,解决自身遇到的问题,最终实现解压、放松、疗愈的写作方法。
注:所有的写作技巧,都是让你更准确地定义自己,找到最真实的自己也是写作的终极目标。个人表达是为了说出自己,品牌塑造是为了展示自己,虚拟创作是为了投射自己,写作治愈是为了安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