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七点钟下班回到家,在一楼等电梯时,有一个妈妈和一个小男孩也在等电梯,看样子小男孩大概六七岁,妈妈的手里拿着一幅美术作品,深蓝色的卡纸上面用水粉画着一些秋天的大树。
妈妈抖了抖手中的作品,问小男孩:“这是画的什么?”
小男孩回答:“秋天的景色。”
妈妈把画拿到自己的下巴处端详,冒出来一句:“这是你画的吗?”
小男孩不加思索的说:“当然是了。”
电梯来了,我们一同走进电梯。
妈妈继续问小男孩:“真的是你画的?”
小男孩自豪的说:“当然了。”
片刻后,妈妈说:“你能画成这样吗?我怎么看着像你们老师画的?”
小男孩哼了一声,抬高了声调:“就是我画的。”
妈妈不依不饶:“还有这,你的名字,我怎么看怎么不是你写的。”
小男孩终于被激怒了,大声喊:“这明明就是我画的。”
妈妈也不耐烦了:“行了行了,是你画的行了吧?"
九楼到了,我走下电梯,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世界上有一种特别偏激的父母,那就是无论孩子怎么优秀,他们都看不到眼里,于是拼命的打击自己的孩子,却期盼孩子带来更大的惊喜。
纵观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父母满地皆是。
父母以爱的名义冷嘲热讽、恶语相加,究竟是什么原因?
一、习惯性的延续他从小受到的熏陶。
二、父母没有意识到自己这样说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伤害。
上一代的父母由于接受的文化教育程度不高,他们从小就是在缺乏爱和鼓励的环境下长大的,然后又习惯性的用到下一代。他们没有被温柔对待过,自然也不懂得耐心和鼓励。
今年六月份,公司集团组织了一次“爱的能力”的培训,其中一个环节是两人一组,其中一人扮演“家长”,一人扮演“孩子”,“孩子”带上眼罩,然后在“家长”的指挥下前进,期间当孩子的动作为稍慢或偏离指挥路线,“家长”便训斥“孩子”:
你怎么这么笨?
你怎么就不听我说?
你简直笨到家了......
我为你讲的这么清楚了,你怎么还是不会?
就你!你行不行呀?
......
活动结束后,“孩子”摘下眼罩,“家长”需要给“孩子”一个爱的拥抱,并让“孩子”说一说刚才的感受,和我结组的同事飒已经哭得稀里哗啦,不能自已。
她说,在她蒙着眼罩在我的“鞭策”下前进时,仿佛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样子,父母总是在数落自己,无论她怎么努力,怎么优秀,好像都达不到父母的满意。
所以,她很敏感,常常不会将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缺乏自信,总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包括现在自己的孩子无形当中也十分敏感,在新的环境里很难适应。
哭过之后,她说,她深深的感受到不是父母不爱她,而是父母缺少爱的能力和爱的正确表达。
相信,天下父母对孩子皆有爱,但爱到底怎样来表达?
一、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语言鼓励
二、随时表达对孩子的爱
相信水的实验大家并不陌生,我曾经和小涵一起做过樱桃的实验,将两颗新鲜的樱桃分别放在贴有“你真好,我喜欢你”和“你真坏,我讨厌你”的杯子里。
每天,我和小涵会对着杯子里的樱桃说杯子上面的话,
结果,三四天后,贴有“你真坏,我讨厌你”的杯子里的樱桃已经开始腐烂了,
但,贴有“你真好,我喜欢你”的杯子里的樱桃只是因为水分的流失,稍稍瘪了一点而已。
樱桃亦如此,更何况人呢?
积极的、正能量的语言就是爱的润滑剂,能让人在其中吸收爱和能量,而消极的、打击的语言却是一把利剑,瓦解人的意志,摧毁人的积极性。
所以,情感是靠语言来传递的,良好的情感交流能滋养孩子,使他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孩子。反之,则将收获一个像你一样的情绪包袱。
打击孩子,是一种畸形的爱;
真正的爱是包容、是鼓励、是纵然全世界的人都不理解你,但我依然爱你,支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