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与朱熹相比,算不上什么,政客误国,只是一时一势,几十年,至多二三百年。文人曲解文化所造成的影响,与政客相比,那可不是同一个层面上的。千年已过,朱熹等理学究算得上是“千古罪人”了。
文化与民族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生命和凝聚力的源泉。文化病了,民族就病了,且是病得深入骨髓,可谓病入膏肓,国家亦由之衰落。这就是以朱熹为集大成的理学家们对中华民族的影响。不仅仅是从宋朝起始将近一千年的时间里,国家衰弱的根源,更严重的是,对人性窒息般的压抑、束缚,而后当压抑爆发,从孔子伊始的儒家又成了无辜的攻击对象。如此,中国再一次更深刻地失去了自己的文化。真是可悲的循环!
理学家的层次
略微翻看了一下朱熹的言论,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死读书、读死书、刻板又循规蹈矩的学究式的人物。“存天理,灭人欲”让我联想到一位佛教人物——神秀禅师的诗竭:“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很明显,他们都处在"修"与"学"的状态,对各自所学尚无多少了悟。不像“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心之动”的慧能与王阳明般超脱空灵。两者不在同一层面上。所以,宋代的理学家算不上对儒家有太深入的了悟,至少朱熹如此。称他们“✕✕家”甚至都拉低了“家”的传统涵义。称他们“理学究”更切合其学识状况。
理学究对佛道的粗浅借鉴
没有甚解的理学究们却偏偏跑出来著书立说,误读儒学。他们看到佛道的修行都有戒律,尤其是佛教,清规戒律繁多,加上儒家本有的对人欲的节制,理学究们终于有勇气提出了他们的灭绝人性的、又伟大光荣正确且影响至深至远的主张:灭人欲。
朱熹辩解道:“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中华文化的玄、微、妙
朱熹“圣贤千万语,只教人明天理,灭人欲。”这是个相当粗浅、笼统又偏执的误读。好似圣贤千言万语没多大意义,只是在浪费口舌。其实圣贤的一言一语都尤其意蕴。总括之即是“执”又不要“失度”,即为中庸、中道行、“允执厥中”。所有的精神教导都是被审慎给予的,错误理解,出现偏差,即走上危险的道路,所谓走火入魔,这个很常见。因为精神言教看不见摸不着,一旦错误理解则很危险。而愚昧恰恰又易于乐于去错误理解。“灭人欲”的主张已到了极度偏执的程度。“差以毫厘,失之千里”。字词虽然差不多,但是产生的结果却是“天地悬隔”。
而后当理学被奉为官学,中华民族无可避免地走上压抑的衰败之路,从此远离了舒切、自在的真实内心感受,原本异常丰满的人性也凋零、干枯了。内为安身立命之本外使社会繁荣和谐的儒家蜕变成了吃人的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