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抑郁症?坦尼沙罗尊者的回答是……

我很喜欢这张图来比喻抑郁症,阳光永远在那里,就好像城市在下雨,当你坐上飞机,穿过云霄,阳光就在那里。因为身边有一些朋友患有抑郁症,所以重推这篇旧文,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你,祝安好。

本文选自坦尼沙罗尊者 答佛教杂志读者问 [作者]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TK321问尊者: 从佛教角度看,如何克服抑郁症? 祝福您。TK

答: 第一步,参与一些益己益人的活动。这样做,有助于你以一种肯定业力原则[直译:肯定善行价值的原则]的方式,与人类重新建立起联系。举个好例子: 下决心每天做一件布施。找那些显然用得上你的帮助的人作布施——不管是金钱上的捐赠,还是时间、知识上的贡献。一次不需要做很多。一开始你可以着重帮助那些平常接触不到的人。你还可以找一位朋友加入你的这项活动,这样可以帮助你坚持下去,直到看见自己心态开始发生好转。

第二步,去野外停留一段时间,走出你的旧环境,从新的角度省视人生。如前所述,你可以找一位同情你的益友结伴同行, 使你在野外的时间里思路不致重蹈覆辙。(传统上,这是比丘或比丘尼们在禅修遭遇障碍时的对治法门,不过我发现它对在家者的多种抑郁心态也同样有效。)

第三步,等到你的精力与心理专注力开始恢复一些,接下来要学会把抑郁症拆成小零件,分而治之。换句话说,不把“抑郁”作为一个沉重的大难题来对待,而是学会识别抑郁发作的具体症状。这就要求学会观察症状的显现与消失。一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注意什么样的呼吸最有滋养感。随着你试着维持那股滋养性的呼吸,将会开始注意到,抑郁的阵发症状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消失的,它们是怎么影响呼吸和体内总的能量感,身体方面的症状接下来又怎么能够引发一系列的心理症状。(我曾经有一位患抑郁症的弟子,在抑郁开始发作时,先是在胃部有一种特别的感觉。他竭力抵制那种感觉,想把它推出体外,然而那样做,却使自己十分疲劳。随着身体的疲劳,心理症状成为主宰。因为这种交战极其消耗精力,结果那一天他就会卧床不起。我告诉他,不要抵制那些症状,而是试着使呼吸保持一种舒适的节奏,同时让这些症状在全身消散开去。他发现,随着胃部那些不适感的消散,抑郁的症状也缓解了。藉着回避硬战,他没有让自己陷入疲劳。逐渐地,这些发作变得不那么难以应付了。)

不管怎样,要点是,

学会如何观察症状,又不与之认同。抑郁症与一切有害情绪一样,你与之认同、指称为我时,它便赢得力量。这意味着,你不仅必须观察症状的发生与消失,而且还必须观察你在这场抑郁症中投入了多大的自我感。

一旦你能够看见(1)你从抑郁中得到的是什么;(2)它怎样不值得你的付出;(3)设想出另类思维方式,质疑以往构造自我身份的方式,改换方式,构造一个新的、更善巧的自我,也就是,成为一名观察者,既能够与这些症状共存,又不为之压倒。这里的关键是,不仅观察症状,而且观察给这些症状增添力量的那些思维假设与思维模式。这使你能够质疑那些假设,并且设计出新的思维方式,使你对那些假设的质疑生效。

因此这第三步当中,你对抑郁症的内在问题的对治,是从两方面进行的,既

透过身——学习新的、更有滋养性的呼吸方式,引导体内能量的流动; 又透过心——学习新的、更有滋养性的方式,思考与构造自我感。

也祝福你。

作者介绍:坦尼沙罗尊者(1949-),1971年奥柏林学院毕业,主修欧洲思想史。1976年随阿姜放出家,亲侍十年至师圆寂,一直隐修于罗勇府的达摩萨地寺。第二位导师是阿姜苏瓦特。1991年他应邀来到加州,协助阿姜苏瓦特建立了慈林寺,并于1993年被任命为该寺住持,自此时起担教。他是西方籍僧伽当中的优秀行者之一,也是当代一位巴利英译名家。

(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当群体趋向去做一样的事情的时候,你是跟随还是拒绝? 大众的压力有时候来自于自我妄自猜测,有时候来自于叵测的人心。无...
    拉面的第二人生阅读 815评论 0 49
  • 早上和好友就咨询方面的事情吵架了 其实也不算是吵架吧,只能说是沟通,相互博弈有自己的想法。 我对感受不是那么敏感的...
    拉锯之战阅读 395评论 0 0
  • 斜跨着帆布书包,穿着回力鞋 是我们的装备 清晨相聚,傍晚散去 是我们的一天 我清晰地记得 柿花树下 还有你盘腿而坐...
    绿斋阅读 252评论 0 0
  • 成为有钱人,我感到很富足、安全和放松。我能更好满足自己的需求:同下,实现梦想(科技电子产品、服务企业/大众的产品)...
    少鹏的自由之路阅读 336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