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把利己之心,换成利他之心。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有个著名的论述:面包师清早起来做面包,不是为了怜悯那些早晨上班的人没有早餐吃,而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面包师主观上的利己之心,创造了客观的利他之果。

这个论述非常著名,以至于之后的200年,经济学的核心课题,就是不断优化交易机制,以促使面包师的利己之心,所导致的最终行为,真的是早起做早餐。

那怎么把利己之心,换成利他之心?

商业的本质是交易。而只要双方不是傻子,交易能发生,一定是既利己,也利他的。你卖早餐受益了,他买早餐其实也受益了。因为让他自己做早餐,不但没你做的好吃,还比你更贵。

既然双赢是交易的必然终点,那从利己出发,还是从利他出发,路径更短呢?

当然是利他。因为当大家都怀有善意时,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更低。这就是为什么稻盛哲学一直主张利他之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说:一切商业的起点,都是消费者获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