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路有千万条,每一条,都自有其快乐与烦恼。
如同开汽车与骑自行车,或是步行,除了存在快与慢的区别,一路上的心情,其实并不会差到哪儿去。
因为,如今的世界,已不存在死角与净土,到此都充满了人心与人心之间的猜疑与提防、算计与较量。
只不过是所处的场景各异、人群不同罢了。假如你感觉到了烦躁或不安,你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是否,你的负面感觉被你习惯性地放大了。
其实,我们日常所遇到的一切,往往并没有我们所本能感觉到的那样严重,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人的大部分痛苦,都源于太过追求完美。习惯于按照自己内心所设定的一个目标去期望,一旦发生什么事,破坏了这个“完美”,便感觉到不愉快。
其实,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完美?那不过是一种主观期望罢了。存在即是合理,不论你遇到什么,都是注定要发生的。这,才是“完美”。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人或事,可以不去斤斤计较,但必须得有一种心理上的优势,决不能怕事。
一个能控制自己情绪,而又不自伤的人,才有资格成为一个自由、快乐的人。
修身养性,并非为了消极避世;恰恰相反,修得一个好的身心状态,是为了更好地为人处世,彰显出更大的人生价值。
实在、大度,是为人处世的基础,却还远不够;它只能帮助你成为一个被人认可的好人。而要想成为一个受人敬重的有档次的人,在此基础上,还要有足够的明智和智慧。
生性敏感的人,更应该寄情于笔墨纸砚、山水田园。因为,对他们来说,更早地看透了世间百态,更深地悟透了人性的丑恶与无奈,便更须让自己的灵魂有一个避风港。否则,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记忆的作用,便是将美好化作永恒。对于一个人而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有的仅存在一瞬间。想得到便能够得到的,则称不上是美好了。
-
生活中总有“内”与“外”的区别。所谓“内”,即分内之事,对应的是身为儿女、兄弟、姐妹、夫妻、父母等身份;所谓“外”,则指前者所涵盖之外的分外之事。
分内之事还没有做好,却去热衷于分外之事,不论主观上作何思想,客观上都是一种逃避。
卵石集(十三)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