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4月21日上午,四川一位90后妈妈带着4岁的长子和2岁的双胞胎儿子,从当地一座铁桥上跳下去,结束了三个人的生命,让人惋惜……
这位年轻的妈妈留下两封遗书,其中一封这样写道:
“我真的撑不下去了,真的太累了……这几年来,我每天都处在崩溃的边缘,曾经无数个时候,我都想自己一个人离开算了……因为我们的存在给每个人都造成了负担……”
“真的我不是一时冲动,因为我真的承受不住了,生了双胞胎之后,到现在我没有睡过一个晚上熟觉……这几年来,我真的每天都处在崩溃的边缘,曾经无数个时候,我都想自己一个人离开算了,但看着身边可爱的孩子终是不忍心。”
字里行间,流露出积压已久的极度疲惫、难以承受的压抑和无力感。
可惜的是,这些字不是通过话语和亲人倾诉,而是通过“遗书”的形式留给世人。
02
但凡是做了母亲的女人,我想都有过觉得熬不过去的崩溃感:
既要当一个好妈妈,让孩子身体健壮,又要做孩子的好老师,管好孩子的教育和心理;既被要求能上厅堂,又要能下得了厨房;既要有一份自己的工作,还要能支持老公的事业,理解他的工作压力,做他坚强的后盾;既要把小家安排得井井有条,还要恰当处理和老人的关系......
这些“贡献”,常常被默认为就是女人应该做的,做得好了,也不一定被看见和肯定。
而一旦家里出了任何“乱子”,孩子生病了,习惯不好了,成绩下降了,性格孤僻了,在学校惹祸了,老人埋怨了……女人常常又是被指责的第一责任人。
并不是说女人做了这些事有多伟大,问题在于,面对这种“不公平”和“枯竭感”,女人感到委屈和压力,常常只是隐忍——有苦自己扛,有泪往肚里流。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绪就像水,只能被疏,不能被堵住和压抑,否则就会决堤造成洪灾。
隐忍久了,迟早会崩溃。
03
隐忍,在中国传统文化上被看作是一种美德,意味着内心坚毅。
孟子曾写道:“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我们从小接受这样的“坚毅”教育,而“表达自己的需要,寻求外界的帮助”,在传统教育中是缺失的,甚至是不被认可的。
小时候,我们如果因为自己心爱的小狗死了而哭泣。大人会严厉地说:“一只狗死了有什么好哭的,不就是一个畜生吗,哪天再买一条就行了!”
上学了,如果学习上遇到困难没有考好,本来很害怕,想解释一下原因,家长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劈头盖脸:“不要找借口,明天放学后不许再出去玩了!下次再考这个成绩就不要回来了。”
如果考得好了,很难看见父母的欣赏,但可能会收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你要努力更上一层楼”的激励。
离开家庭进入社会,遇到困境,父母可能会说:“咬咬牙,就挺过去了。”
结婚生子了,上有老下有小,压力重重下的我们,已经习惯了凡事不求人,因为连父母都不理解,说了又有什么用呢。
一个朋友,独自带着两个孩子,公婆不愿离开老家来帮忙,娘家妈妈要照顾弟弟家的孩子,老公经常在国外出差,对家庭事务完全帮不上。
有一天晚上她给我电话向求助育儿问题:最近年幼的老二三个月病三次,上小学的老大叛逆惹祸,经常被老师留校。她说生活一团乱麻,对于孩子的教育力不从心,真的要崩溃了。她是一个好强和追求精致生活的女人,但现在完全没有了自己。
诉说中,我能听出她身体里充满了疲惫、烦躁、怨恨、焦虑,但她依然保持克制,就事论事,问我孩子的教育问题怎么解决。
当我建议她需要向家人寻求支持和帮助时,先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时,她很坚强地回答说:我从来不向家人说这么多。不想求人,因为说了也没人理解。之所以向你诉说,是因为你跟我的亲戚朋友没有交集,说了也不丢人。
像大多数中国人一样,这位妈妈回避自己的情绪,希望绕开情绪解决问题。在她内心深处,认为有负面情绪是一件丢人的事。
殊不知,伤痛情绪之下才是最深的需求,只有看见这些情绪,了解和满足自己的需要,才能和孩子很好联结,也才有可能解决孩子问题。
很多人并不理解这个道理,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04
有一句话叫:心情好了,才能做得好。
从脑科学的角度通俗地解释就是:处理好了“负面情绪”,才能帮助“情绪大脑”平静下来,帮助“理性大脑”恢复工作,能理智地面对和处理问题。
而处理负面情绪的第一步,是要学会看见和表达情绪和隐藏在它背后的需要。
当这些情绪被理解,需要被支持了,人自然就有了化解问题的力量。
最近南京地铁站一名醉酒男子的视频,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种表达的力量。
晚上九点多的南京地铁里,一名25岁的男子身穿西装,趴在地上呕吐不已。
他向民警解释:“没办法,为了签下一单业务,陪客户喝酒,但签不签单还需要等消息。”
他还道歉说:“喝了好多,我跟我老婆讲了,我老婆会来接我。对不起哦,打扰你们了!”
民警很暖心地安慰:“我理解你,兄弟,大家都为了生活不容易。”
男子的爱人赶到地铁,看到男子一身的呕吐物,没有丝毫责怪和嫌弃,紧紧抱住了醉酒男子,任由男子情绪发泄。
而男子在爱人怀里就像个孩子一样:“对不起,宝宝,我感觉……我没用!”
一个男人受挫之后,可以向别人(警察)诉说,并且得到理解;在失败之后,依然可以被妻子温暖地抱起,哄着带回家,告诉他,没关系。这样的理解和接纳,就是一种莫大的支持,能帮助一个受挫的人重新恢复力量。
挫折依然在那里,但是我们可以面对。
05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脆弱的时候能有效表达并寻求帮助并不丢人,这是一种自我疏导,化解危机的能力。
从小教会孩子合理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和需要,是让他们学会自我保护的一项必备内容。
心理学中有一种很实用而有效的方法,是这样表达的:
当…..时,我感到……,因为…….,我希望…….。
举个栗子:
有一次,我家老大和老二在房间里玩,我在外面工作。
忽然听见老大大声地朝妹妹嚷,老二哇地大哭起来。
我当时正着急赶工,我很生气,一进房间就“恶狠狠”地批评了老大一顿。
当我转身抱着妹妹走出房间,老大在后面委屈地说:
“妈妈,当你进屋对我大声批评的时候,我感到很委屈,很生气。因为是妹妹拿了我刚做好的模型,我自己很珍惜,她却拿来扯,我怕她扯坏,一着急就嚷她了,想要她助手。我一点儿都不是故意的。你下次能问清楚怎么回事再说吗?”
孩子真诚清楚地表达,我一下意识到自己刚才很冲动,马上过去向孩子承认和道歉:
“妈妈刚才不仅是因为妹妹被吓哭了生气,确实还有自己着急工作,因为被这件事情打扰而烦躁。妈妈能感受到你的委屈和气愤。”
我坐在床边抱着老大说:
“刚才没有问清楚原因就大声批评你,妈妈感到抱歉。下次我会先冷静地问清楚事情再做判断。希望你以后也能更多的理解妹妹还不懂,需要你耐心一些对她。”
当表达出来,而且被妈妈理解时,孩子又恢复了阳光的状态。
人生遇到不如意十有八九。
当人被压力所困,徘徊在崩溃边缘的时候,学会有效表达情绪和需求帮助,生活就有机会重新燃起希望。
-End-
"有料家庭教育",两个孩子的妈妈,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硕士,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亲子阅读金牌导师,家庭教育讲师。
欢迎关注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