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部好的电影,犹如看一本好的书。在别人的故事里,思考自己的人生。
近日看了《小妇人》,很温馨的一部美国电影。看完后脑中立即联想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傲慢与偏见》,其主线都是围绕一个家庭的几个女儿而展开的儿女情长。但如果仅仅把文学史上两部如此经典的小说改编成的电影当作爱情片来看,那未免太狭隘。假设我们能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学、音乐、美学等多个角度来分析,每一部片子都可以看出大世界。下面我们不妨从母亲角色和女性成长的视角来做个对比。
有句古话说,一个女人影响三代人。可见女人对一个家庭影响之深、之远。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母亲三观正,是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气。”《傲慢与偏见》中的班纳特太太生活的重心就是为女儿物色称心如意的丈夫。这当然也是母亲的部分责任,但不能是全部。可以说她在女儿们道德、品质、性格的培养上基本是缺位的。所以即便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她的小女儿莉迪亚跟别人未婚私奔,她毫不指责反而引以为豪。大女儿珍和二女儿伊丽莎白更像班纳特先生,善良、知书达理,却遭班纳特太太吹毛求疵。我们来反观《小妇人》里的马奇太太善良纯朴,尽管家境并不富裕,还时常省吃俭用接济贫穷的人。她教导女儿们:时间可以吞噬一切,但它丝毫不能减少的是你伟大的思想,你的善良,你的幽默,你的勇气。在母亲的影响下,心地善良的四姐妹也时常帮助穷人。她们甚至将盼望已久的圣诞早餐送给了一家穷苦的德国人。
2016年G20会议期间,特别制作的《风云际会—G20杨澜访谈录》,来自世界各地的女性精英共同讨论“她力量” 的崛起。在当今世界,女性的成长已经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那么女性在诸多身份的现实中怎样来实现自我成长呢?在这一点上是两部电影是相同的,女主角都是通过阅读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不像其他姐妹一样热衷于走亲访友,成天捧着本书不离手,对许多事都极有主见而不屈从于世俗的通念。同样,《小妇人》中的乔在姑母在读了大量的书,并且从小坚持每天在姐妹都入睡后写作到深夜。虽然有过迷茫为市场、为取悦读者而写一些违心的作品,但后来能够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写自己喜欢的东西,最终成为一名作家。
看电影如果单单追求感官上的新鲜、刺激,那是低段位观影者,是“短半衰期”事情。针对性的拆解电影里的细节、提炼思想、为己所用,这是高段位的观影者,是”长半衰期“事情。也是经世致用的一种现代表达。看一部好的电影,犹如看一本好的书。在别人的故事里,思考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