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一到上学/上班的时候就爱犯困?但只要一回家就窝在沙发里,就一定会紧盯手机屏幕。赢一把就喜不自胜,输了就骂骂咧咧?如果你有这个症状的话,雪糕君悄悄告诉你:你恐怕得了“精神疾病”。先别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一起来看看吧!
从17号开始微博上的大v忽然纷纷转发了这样一个消息
微博里写道,世界卫生组织(WHO)今年初决定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相关规定将自6月19日起生效。WHO将通知世界各国政府,将游戏成瘾纳入医疗体系。并将在今年发布的第11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中,加入“游戏成瘾”(gaming disorder),同时列为精神疾病。
WHO表示,游戏成瘾的症状包括:无法控制地打电玩(频率、强度、打电玩的长度都要纳入考量);越来越经常将电玩置于其他生活兴趣之前,即使有负面后果也持续或增加打电玩的时间。同时WHO称,相关行为要持续至少12个月才能确诊。但也表明,如果症状严重,确诊前的观察期也可缩短。也就是说,如果以上行为持续12个月以上,或者非常严重但少于12个月,你就会被医生确诊游戏成瘾。
看到这则消息后,吓得雪糕君赶紧抓了一把辣条压压惊。当然,网友们也都炸锅了。
不少网友表示怀疑,我就玩个游戏放松一下,我怎么就成精神病了?
@吃撑不打嗝:都别惹我,我有精神病
@看风景的猫-:你说我好好的一个人,健健康康的,怎么就成精神病了呢?
@oran_cc:呵呵,电竞赛堪忧了,赢了是电子竞技,输了是精神疾病
@冰糖的Shirley:追星是不是也马上要被列入精神病名单了
@秦竹qinzhu:不是游戏好玩,是这个世界越来越没意思
也有网友表示支持emmmmm:
@精致小屋888:嗯。没毛病,什么东西有瘾也不行![挤眼]
@evanzkc:早该归入精神疾病了!游戏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来自一个戒了三年网瘾的少年的心声
@唐僧他二徒弟的大叔:同意,这是病,得治。
青少年或成游戏成瘾重灾区
和成年人相比,青少年更容易对电子游戏产生依赖。青少年面临着学习和社交的压力,尤其是在我们国家,父母对孩子的期待非常高,再加上青少年自制力较差,他们确实比成人更容易对游戏上瘾。同时,出生在21世纪的青少年对电子游戏天然就更熟悉更敏感,父母自然是很难理解的。对青少年来讲,电子游戏只是一种普通的娱乐方式,但他们的父母却可能视打游戏为洪水猛兽。
其实一些国家已经将游戏成瘾确定为重大公共健康问题
英国有许多私人戒瘾机构。
在日本,如果玩家每个月玩游戏的时间超过一定时间,玩家将会收到警报。
韩国政府已经颁布了一项法律,禁止16岁以下的青少年在午夜和06:00之间从网络游戏中获取信息。
现在“游戏成瘾”首次被世界级权威机构划归为精神疾病,这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游戏玩家的关注。不过即使游戏成瘾被正式列为精神疾病,我们也必须清楚:游戏不是毒品,玩游戏的人很多,但真正成瘾的只是少数。如果就此把游戏和成瘾简单必然地联系起来,而忽略了对游戏这个主体的关注,反而不利于真正问题的解决。那么热衷玩儿游戏就是“有病”么?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