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道

清晨,太阳从东边宝鉴山升起,向原野撒下第一缕阳光。

耀县水泥厂宝鉴山矿山,大型凿岩机、重型电铲采石作业昼夜不息,一辆辆重型卡车把石头运输到破碎生产线,经过大型破碎机生成规格不等的石子,然后通过架空索道运输到山下工厂,再经过原料、烧成、制成、包装等工艺车间,制造出驰名全国的“秦岭牌”水泥,最后经咸铜铁路、咸榆公路运输到全国各地。

陕西省耀县水泥厂筹建于1956年7月,是国家“一五”计划期间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由原苏联援建,引进原东德、捷克等国设备,设计规模年产70万吨水泥。在当时,机械化程度居全国水泥厂之首,按设计能力是亚洲最大的水泥厂。一排四个湿法回转窑巨型烟筒最具代表性。 

为之配套建设的矿山循环式双线架空索道,全长3600m,上部矿山装料站与下部厂区卸料站高差246m,属制动型索道。其基本参数如下:运送量 B=202t/h;运行速度 V=2m/s;矿斗数量 126只(每只0.8m³),每年运输石灰石100万吨。索道系统由索道、矿斗、驱动装置和控制系统等组成,具备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特点。

一只只来回穿梭的矿斗,犹如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随黄土台塬地形忽高忽低起伏。矿斗驶出斗子房(矿运车间),经过我们村这一段,有时几乎要贴着地面了。有些胆大调皮的孩子,攀上矿斗荡秋千,不过矿斗很快就要过支架,高度就会升了上去,到了药王山要升到200-300米。矿山索道不是很稳定,经常有矿斗掉落的现象发生。

上行空矿斗进到斗子房后,便自动脱离牵引绳,由承载主绳自行滑到U型滑道,没了牵引就没有了动力,这时就要工人推着滑行,矿斗推到了卸料口,开启闸板装料,装满料后推出斗子房,上了承载主绳,便自动挂上了牵引绳,一路荡荡悠悠奔向山下的工厂。

东塬是个旱塬。过去,人畜饮水主要靠集雨窖水,农业基本上是靠天吃饭。遇到天旱水窖干涸时,只有到塬下面的漆水河取水,花上两三个小时,挑上一担水,勉强够用上一天。耀县水泥厂建厂后,在矿山斗子房入修建了蓄水池,在山下工厂给斗子装上自来水,拉到矿山斗子房倒进池子里,极大方便了附近村民取水。

塬人的的一天,是从矿山钻机轰鸣声以及索道日夜不息的“咔嗒咔嗒”声开始。人们早晨起来,推开家门向东南方的矿山望去,看看索道是否在正常运行?听听矿山钻机是否在轰鸣?在那个没有电视可看的年代,这或许是我们小民关心国家大事的一种方式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因为有耀县水泥厂,很好地解决了塬上人务工难问题,特别是我们宝鉴村。我大学寒暑假基本都在矿山索道班打工,每天8小时2.4元,工钱不算高,但是活相对轻松些。如果到城里建筑工地,每天能挣5块钱呢,但是活苦重路遥远,工作12小时,我是受不了,也干不了。

早晨,母亲总是早早起来做好了饭,然后叫我们起床。吃过早饭,背上挎包,带上两个馒头,赶七点前到矿山。到了索道班,听工长安排工作任务,主要是索道检维修作业,技术活都是正式工,我们民工只是辅助,做些拉运、装卸体力活。

还记得工长老易,大个子大嗓门,干脆利落中略显粗鲁,但是人特别好。他听说我是大学生,说农家出个大学生不容易,对我十分照顾,尽量安排些轻松活。记得有次大检修完工,他特意留下我,跟他们到川菜馆吃了顿大餐,有青椒炒肉、凉拌猪蹄,还有好多叫不上来名字的好吃的菜,这也是我第一次上馆子、开洋荤。多年以后,回想那顿大餐、以及工地上的大肉包子,依然回味无穷。

每天下午三点,宝鉴山上准时放炮。听到隆隆炮声,山下的宝鉴小学准备放学,农人们也从田里耕作归来,回家吃饭了。矿山轰隆隆的炮声,是塬上人作息时间的钟声。

1987年,耀县水机厂建设5号窑,配套建设400m皮带廊,索道因运力无法满足被拆除了。后来,家里买了手扶拖拉机,我跟着二哥拉石头搞运输,也就不上矿山了。大学毕业后,因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塬上,但每次回老家,我都要上矿山转转。

回想那些青葱岁月,如同流水般匆匆逝去,留下的只是记忆中的点滴美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东塬,是典型的黄土台塬,塬是旱塬,沟是干沟,山是光秃秃的石灰岩山。在这贫瘠干旱的黄土高坡,没有一口水井,农业基本上...
    段宏儒阅读 553评论 3 5
  • 出县城向东,上了高涧坡,便是东塬。 东塬,是典型的黄土台塬地貌,塬面不是很大,但相对较为平整。塬畔和山坡上层层梯田...
    段宏儒阅读 857评论 3 27
  • 我们宝鉴村和孙塬村分属两条黄土梁,中间夹着一条巨大的涧沟,两村隔沟相望,鸡犬声相闻,却没有直通的大路,行车的话要绕...
    段宏儒阅读 497评论 0 7
  • 南方有池塘,北方有涝池,虽然叫法不同,但功能基本一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北方农村,几乎村村都建有涝池。所谓...
    段宏儒阅读 2,000评论 5 35
  • 七十,老矿 晨光照在山岗上,新绿丛山托衬着金色的峰峦。矿山广播站晨播的时间随着上班的气笛声结束了,又是一天...
    丹江钓叟阅读 21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