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老矿
晨光照在山岗上,新绿丛山托衬着金色的峰峦。矿山广播站晨播的时间随着上班的气笛声结束了,又是一天忙碌的开端。
宿妮睁开眼睛,桌子的小闹钟已过了七点。“哎呀,糟糕!昨天说好要同大队知青一起去支援矿山生产,今天怎么起来的这么晚。”昨夜从学校操场回来的情景又浮在眼前,送走刘建华和艾玉莲,最后队长似乎是开玩笑的话,却一直在脑海中徘徊着。自从同书记彼此敞开心扉,两人的感情直线升华。但是书记心思缜密,做事低调,两人很少有花前月下,卿卿我我,虽然每天都相见,也不能耳鬓厮磨,缠缠绵绵。心中却是难以割舍的依恋。现在队长突然提到结婚登记,她却感觉很遥远,虽然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思想上却没有准备,说到结婚登记还是很突然。回到宿舍后,睡意全无,她干脆在灯下整理起写作的稿件,想以此分散心中的激情。谁知越不想去想,反而更加缠绵。看夜已过半,她脱衣躺下,数着星星查着数,似睡非睡的到了拂晓才入梦乡。谁知一觉醒来就是七点,连知青大队早操的声音都没有听见。
宿妮急忙起来,洗漱更衣,又对付了一口饭。想起昨日队长说去老矿一定要带上防护用品,告诉她去材料库找陈师傅领个安全帽,否则是不能进入生产线的。看来与大队同行时间显然是来不及了,还是先去材料库吧。
材料库院内静悄悄的,露天库房里各种设备和材料堆积如山,排放有序。办公室的门窗都敞着,探头往里看看,房间里空无一人,宿妮正在迟疑,从库角材料堆后面走出一人,看见她热情的打着招呼:“宿记者,什么风把你吹到这来了?”宿妮闻声看去,是材料员李师傅。他可是庙岭的知名人士,宿妮到矿山不久,就听传言说庙岭有〈四大名旦〉,这四个人的名字叫李长启、薛占先、刘二毛子、宗景番。听说他们每个都身怀绝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什么古今中外,风土人情,时实政治,正书野史…。凡是人间话题,都能给你说上一二。而这四大名旦之首,就是材料库的李师傅。宿妮同他们没有工作交集,最熟悉的就是这位李师傅了。
宿妮笑着迎了上去:“李师傅呀,你好,我要去矿山,想找陈师傅领个安全帽。”李师傅热情的说:“老陈一早就上工地了,领安全帽还真得等他。劳动保护库归他管,我还打不开门,进屋等一会吧,他很快就能回来。”说着领着宿妮进了办公室。
简陋的仓库办公室干净整洁。李师傅搬把椅子让坐,又给宿妮倒杯热水,笑着问她:“宿记者,领安全帽去老矿还是新矿呀?”宿妮答道:“去老矿山,想看生产线。”李师傅:“咱们的老矿山生产线也不赖,自动化运输,机械操作,风雨无阻。若不是厂里扩大生产,还能坚持二十年。”宿妮问道:“李师傅,看来你对老矿山挺熟悉?”李师傅骄傲的说:“那当然,咱是第一代的建矿人。建矿初始就有我,是我们建成了老矿山。”宿妮立刻兴奋起来,笑着说:“李师傅,我对老矿一无所知,麻烦你给我讲讲老矿呗。”说着从兜里拿出采访本和笔,祈盼的眼光看着李师傅。”李师傅看到宿妮的样子,兴冲冲的说:“行呀,你想听那方面的?”宿妮:“全面,全面的,老矿建设的全方面,行吗?”李师傅高兴的说:“行呀,我从头说给你听。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抗美援朝战争还在进行,国家的基本建设又是重中之重。要打赢战争又要搞建设,都离不开水泥,因此水泥生产就提上了国家的重要议程。当时国家建材部决定用牡丹江日伪时期留下的老水泥厂为基础,扩大复建国家第八水泥厂,也就是现在的牡丹江水泥厂。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建厂扩大生产,那得先有原料呀!老厂原有的黄芪沟矿显然不行。经过调研,建材部选中了吉林汪清的庙岭。那时的庙岭还是一个小山村,青石顶脚下有个白灰窑,嘎呀河畔住着二三十户人家。建矿队伍来到这里,可谓是脚下荆棘树丛,乱石沟壑。头上一片蓝天,白日夜星。哪有今天这样的条件。我们搭帐篷,睡地垄,风餐露宿,昼夜施工。没有机械,全靠人力肩扛手搬,硬是在山脚下建设起一片新的天地。再后来,建材部调拨来一台推土机和一辆苏联产嘎斯汽车。那可是新鲜玩艺,很多人都没见过。当这两台宝贝披红挂彩来到了矿山,轰动了庙岭,乃至汪清。
当时选矿山也是奔着青石顶。后来发现青石顶对面的矿山品位比青石顶上的石头还好,如果不是地质年代轻,那山上就是品位极好的大理石。那时候缺少设备,没有钻机,不能进行〈钻探〉勘察,于是就在矿山周边进行了〈坑探〉,得到的数据进行论证,最后采矿选址在老矿现在这个地方。当时的开采技术和运输方式比较落后,都是爆破后把石头装上矿车,人推矿车溜放到石库,就同如今下坎的汪清县小水泥厂长生产线那样。但是大规模的生产就不行了,需要人力多少先不说,如果受到自然天气的影响,工人的安全保障不了,生产就难以进行了。于是就采用了当时国际先进的工艺。平洞竖井,自动化索道运输。”宿妮笑着插话道:“李师傅,我问一句,你讲的太专业了,我没有听懂。你说的〈钻探〉〈坑探〉我勉强明白,这(平洞)(竖井)就难以明白了,能不能说具体点?”李师傅笑着说:“好,平洞竖井呀,就是在矿山底部先开凿出一条岩洞,在岩洞的上面凿出漏斗形的竖洞,当矿石用爆破的方法崩下来,会自动顺着漏斗形的石槽溜淌下来到竖洞里。工人操控竖洞下的闸门,矿石就会自动淌下来,自动的装在矿车上…。”宿妮:“啊,我明白了,这就是平洞竖井的生产流程。”李师傅:“对呀,平洞竖井开凿的同时,一条运输线也在紧张的修建中,土石方加上桥梁涵洞,四五公里的距离,双向轨道的宽度,全是我们人抬肩扛堆上去的,石库上端安装了进口的大马力卷扬机,拉动着四五千米手腕粗的钢丝绳,钢丝绳上牵挂着千百辆矿车,尤如长龙奔腾在峽谷之中。别说是日晒雨淋,就是漫天大雪,八级台风,也奈何不了生产线的正常运行。”宿妮听着李师傅描绘着矿山生产线,不由自主的点头赞叹道:“李师傅,这条生产线在当时可谓是先进的了。”李师傅说:“这条生产线,别说在当时是先进的,就是现在也不落后。它节能环保低消耗,不单是节省人力,而且运行便捷安全,新矿建设虽说全是现代化设备,潜孔钻,大电铲,载重汽车…,这些设备是好,可是要淘汰老的生产线,着实可惜了。那可是我们这代矿山人付出的血汗和辛劳…”
李师傅说着,脸上露出难以割舍的神情,无奈的的摇摇头,嘴角上有一丝的苦笑。宿妮看着李师傅的表情,更加增添了要去看看老矿山的欲望,她不时的向窗外看去,盼陈师傅早点回来,领出安全帽,早点去老矿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