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艺术
每个人都有过大大小小的旅行经历,旅行的动机也不尽相同。读完阿兰.德波顿的《旅行的艺术》,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旅行。书中大谈,徳埃桑迪斯的悲观旅行主义情结;福楼拜的埃及异国情愫旅行动机;法国诗人波德莱尔醉心于旅行固定场所,创作了新浪漫主义乡愁诗歌;英国艺术家罗斯金在旅行过程中,用画笔用写作的思考方式拥有大自然的美;梵高在普罗旺斯,创造了200幅油画,100多幅素描,收获了旅行的真正艺术。
真正的旅行催人思索,是用心灵去思考、感悟和产生对话的旅行。当我们还没有做好准备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去旅行前,不如先关注一下我们已经看到的东西。就像1790年的春天,一个27岁的法国人,塞维尔.德. 梅伊斯特,进行了一次环绕他的卧室的旅行,并将描写他的所见的文章命名为《我的卧室之旅》,这次旅行只有一套粉红色和蓝色相间的睡衣作为行李,却让作者在已经居住10年或更长的地方,还能发现新的东西。这就是尼采在读完这篇卧室之旅后发出的感慨:
有些人知道如何利用他们的日常生活平淡无奇的经验,使自己变成沃土,在这片沃土上每年能结出三次果实。而其他一些人(为数众多)则只会逐命运之流,逐时代和国家变幻之流,就像一个软木塞一样在上面飘来飘去。当我们观察到这一切后,我们会把人分为两类:一种人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另一种人则是化神奇为腐朽,绝大部分人是后者,前者则为数寥寥。
怎样才能不逐命运之流,逐时代和国家变化之流,化腐朽为神奇。我们大多数人,在这个社会里埋头苦干、养家糊口、柴米油盐,我们的思维被定势,又如何在熟悉的环境创造奇迹。读完老舍的散文《诗人》,我对那些化腐朽为神奇的为数寥寥有了新的认识。
当我们把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当成每天向家人抱怨的借口时,老舍却把这些生活作料化成一篇篇美文佳构。带有“青气味儿”的《西红柿》成了带有狐臭的美人,性格古怪的《猫》,有责任心的《母鸡》,有民族气节的《筷子》,还有念念难忘的《北平》,秋景如画的《济南》等等,老舍用文字绘画的丹青妙手,勾画人物,涂抹风景,或淡或浓,画出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美景。如果说,阿兰.德波顿在旅行中收获了“艺术”;老舍则化腐朽为神奇,把平淡的生活绘成了“文学”,都是一种热爱生活的精神和境界。
说到境界,我不得不提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他的小说风靡全球,但很少人知道他是一个跑步达人。他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被认为最不一样的村上文字,是村上跑步的日记。村上君为了拥有一个健康的写作体魄,把跑步组编进了自己的生活循环,坚持跑步20年,每天跑20公里,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全程的马拉松比赛,跟自己跑,跟世界田径选手跑,跟哈佛大学的女学生一起跑。想起自己读大学时,为了拥有一个健康的学习体魄,每天下午坚持长跑4000米,一直到大学毕业。可惜,毕业后,没有坚持。如果自己能坚持下来,会写出一本旷世奇书吗?
人生就如一场孤独的长跑。需要长久的毅力去忍受孤独的折磨,村上君选择这种不间断地、物理地运动身体,陪伴自己写作的孤绝。正如他所说,跑步与写作是一样,在同一道风景中看到不同于他人的景致,感到不同于他人的东西,选择不同于他人的语句,才能不断地写出属于自己的故事来。如:每天我们会看到很多人抽时间,散步、跑步、打球、练瑜伽或打太极......看似是一件小事,如果每天有纪律去做,坚持10年、20年或更长时间,一定会给他们额外的哲理上的领悟,甚至会达到一种修行的境界。
当我谈读书时,我在谈什么。读书也是一件小事,带着自己的思考去体验,与作者对话,长期坚持,也是另一种修行。不需要读什么必读书,只要你拿起一本好书,咬着牙,静下心读下去,你会知道下一本书,该看什么,这就是读书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