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蛮荒地带野蛮生长的一枚小老师(或许可以说是老老师)只听得“教育戏剧”之大名,从未有机会以身试之,却一见倾心,沉迷其中难以自拔,一场欢乐的,放松的,放肆的体验中竟然倾听到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进而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惊喜而意外。
关于教育戏剧
1.不是什么(From:David 老师课件)
不是教授表演技巧或让儿童成为演员
不仅仅是让其他学科变得更有趣的工具
不是知识的传导
不是成人价值观的强加
不提供标准答案
2.是什么(From:百度百科)
教育戏剧是用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应用在教学或社会文化活动中,让学习对象在戏剧实践中达到学习目标和目的;教育戏剧的重点在于学员参与,从感受中领略知识的意蕴,从相互交流中发现可能性、创造新意义。(好官方的样子)
我的理解:是在戏剧中学习,感知,交流与发现的过程。(不知道对不对,反正我就是这么想的)
矛盾与张力(思考)
教育戏剧中的最大魅力是矛盾中孕育着一种生命的张力。(自己编的观点,不喜勿喷)
何为“张力”?
中国当代诗论家李元洛所指出的:一览无余的直陈与散文化的松散,都不能构成张力,而是要在矛盾的对立统一基础上,由不和谐的元素组成和谐的新秩序,在相反的力量动向中寻求和而不同。(很专业的样子)
结合此次体验,David 老师为我们创设的种种情景几乎都是“由不和谐元素组成的和谐新秩序”从而带给人物,故事“张力”,并在这种张力的作用下引发我们这些参与者深思。
举个栗子:
矛盾一:富商如花年纪女儿病得快要死了,富商恳求你为可怜的姑娘画一颗起死回生灵丹妙药,马良,你给画吗?
矛盾二:穷苦的农民,希望你为她们画一批武器用暴力来推翻富豪的统治。马良,你给画吗?
这两个场景让大家左思右想,难以抉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艰难抉择”?
因为,可怜的富商与残暴的农民,这便是与普遍认知完全相反的两种对应关系,便是“由不和谐元素组成的和谐新秩序”,因而形成了“矛盾与张力”,形成了戏剧的魅力。
虚拟与现实(批判)
戏剧是一个虚实结合的世界,兼顾了参与者感性和理性的共同体验,在情景之中使参与者(我们)不得不用共情的方法,批判的思维去分析,去思考,去论证,去辨别。
再举个栗子:
场景一:
想要抱得美人归的小伙子。小伙子求你给他画一剂药,好让他心仪的姑娘也爱上他,马良,你画还是不画?
场景二:
一位可怜的艺术家,尚不能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他求你每天为他画一碗白饭,好让他能够有力气继续从事艺术创作,因为他说他真的很热爱艺术,马良,你画还是不画?
虚拟的情节引导却让我们联想到了现实中那些不怀好意的人,甚至联想到了如果给求爱的小伙子画丹药将多么对不起那位女子!联想到了艺术家应该像现实中困窘的人那样改变一种思路去谋生存而不是一味坚持虚无缥缈的艺术梦。
因此,戏剧情节是虚拟的,参与者的思考却是基于现实的,颇具现实意义与价值的。
角色与自我(共情)
教育戏剧中的角色是参与者以何种身份参与体验、交流与思考的,角色从形式上来说是固定不变的,从参与的角度来说却是时刻变化着的。
举第三个栗子:
场景一:
马良不同意为皇帝画摇钱树(金钱)被官兵抓至狱中,夺走了神笔,你会对在狱中的马良说什么?(这里的你是现实中的你自己)
场景二:
被皇帝猛追的马良带着村民逃到一处,皇帝的人传话:只要交出马良,村民皆有丰厚田产赏赐,不用再东躲西藏,作为村民的你,交还是不交马良?(这里的你是戏剧中的一员)
场景三:
马良要一步一步走向老神仙,神笔还还是不还?你会做何种抉择?(这里的你是戏剧中的另一员)
场景四:
你认为自己有过马良类似经历的请靠近他,你和马良的距离就是你认为和他遇到的问题相似程度,即,越近,越相似。(这里的你又回到了现实中的你)
因为“你”一直在,角色一直在,所以你会共情,会从经验出发辨别,会做出你认为最佳的抉择。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感受它,于矛盾中拨雾前行,于现实中傲然挺立,遇见自已,认识自已,表达自已,悦纳自已。
Lee: Don't think! Feel! It is like a finger pointing a way to the moon. Don't concentrate on the finger or you will miss all that heavenly glory.
感谢教育戏剧,感谢David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