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醒来,打开手机,发现简书app有几条没有浏览的消息,原来又有几个“喜欢”,几个“关注”,还有一封“简信”(通过简书发的邮件)。
1.那些在简书上“写”出来的收获
通常每写完一篇文章我都会分享到朋友圈,每次也会收获一些好友的“赞”,但是因为大部分朋友不是简书用户,所以不能点简书的“喜欢”(不知为啥这样设计,也许是特意的),而如果想关注作者的话也会先跳出一个注册界面,有点费事,对很多无意写作的人也就不再继续进行了。
所以在简书上收获的“喜欢”和“关注”大部分是陌生人,也就是说他们更多的是被文章内容所吸引,而不是朋友之间出于礼貌所为。
我已在简书上写了将近五个月,90多篇文章,16万余字。总体来说,我应该算一个比较勤奋的人。我也看过一些高手的文章,有的写得时间、篇数和字数都没有我多,但每篇文章阅读量更大,已经成了简书的签约作者(其中有一条硬性指标,必须收获几千个喜欢,几千个关注),不得不承认在写作水平上人和人之间的差距。
我是在写了两个月之后才有文章被收入简书首页的,所以,不管别的作者怎样,我还是很看重和在意一篇文章有没有上首页的。在我心目里它的确是一把衡量文章质量的尺子,虽然它不一定绝对客观,不同的编辑把握的标准和尺度可能也有所不同。但就像高考作文的打分标准一样,整体来看高分的文章的确比低分的文章写得好。
在随后的两个月里又各有5篇上首页,而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18篇文章中有12篇收入首页,于我来说,这个比率已经相当高,也相当令我欣慰了。而且并不是上得次数多了我就不在意了,每次收到收入首页专题的提醒还是很兴奋,如果被拒绝则会有点失望,尤其是那些自己感觉还可以,应该被收入的文章。这时候我可能会再仔细想想,看看还能怎样修改,修改后会再发一遍,有的就是经过如此的反复被收入的。
也就是这样,我收获的“喜欢”和“关注”也在慢慢增长。我知道点下那一个喜欢或关注并不容易,因为人毕竟是懒惰的动物,陌生人之间没有必要因为礼貌多此一举。就拿自己来说,这么长时间以来我关注的作者并不多,因为太多的话也不会有时间看。
再说说简信,以前收到简信多半是首页被拒后的一篇告知说明,大意是文章还“不符合标准”,所以看到有未读的简信一般也必较沮丧。而也是从七月份开始,慢慢有专题编辑邀请入群的通知和约稿的通知,今天收到的就是一个的电台约稿的通知。当然能不能写出符合需要的文章,以及能不能被采用还是未知数,但这些已足够令人欣慰。
2.在很多时候“写”比“说”好
有时候我也会想,我为什么要写呢,而且写得还不少?难道我就是为的上首页或那些喜欢吗?我现在想来当然不是。
每个人都有沟通的欲望,一般情况下,我们说出来的话要比写出来的字多。不过,我发现有的东西如果没有经过整理写出来的话,那它就永远消逝了。
你可能会说,不一定啊,可以说出来啊。是这样的,但有的东西更适合用文字表达。
跟“说”比起来,“写作”的优势之一就在于记录功能。它既能记录我们个人此时此地的所思所想,我们人类文化的传承也大部分由文字来实现,试想如果没有文字作载体,会有多少东西消散在时间的长河中。
哪怕是由说唱艺人一代代传承的,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的世界上唯一的活体史诗《格萨尔》,我们也无法追溯它的根源,到底有多长,到底有多少部,更不知道它的作者是谁。
而且,说话,看起来容易,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
说起主持凤凰卫视王牌节目《锵锵三人行》的王牌主持人窦文涛,那口才了得吧,想象中那么能说、会说的人一定把该说的、想说的都说出来了吧?其实不然。
昨天看了他为自己前女友陈冬芹(记者、编辑、藏地行者)的遗著《此身,此心》所做的序,几次止不住地流下眼泪。
文中说,见了遗容,不像告别,却是重逢,心里把当年往事,一件件细说从头,活着的时候没话,到这时候涌上来没完没了的话,你都不听。
当年在一起竟然也有时候没话,现在却留下无以弥补的遗憾,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在分开的十多年里,他们只互通过一两封邮件,一两个电话,几个短信,几乎音讯全无。窦文涛甚至怀疑地问,我了解她吗?恐怕我不了解她。
或许曾经亲密的人却无缘在一起也是因为沟通不够吧?他说,冬芹寡言,多少话藏心里也不说,她就是这样默默的才教人心痛!而他后来补写的这篇深情款款的序言《最后一面》,冬芹也无缘看到。
是啊,想必每个人都有类似的经验,我们很多该说的话或者没有说出口,或者说不出口,又或者说出口就变样。
你说出的和你想说的未必一致,再加上听的人不一定在意,或不一定懂你,你说的和ta听到的就更不一定是一个意思,说不定还会因为语气、声调等引起误会。
想想看,是不是这样的误会和遗憾反而更多地发生在我们和最亲近的人之间?
因为,除了自言细语,说话不是一个人的事,往往会受当时的语境和听者反应的影响。原本想说很多,可能不得不憋回去,原本想好好说,却有可能事与愿违,甚至还吵得不可开交。
武志红有一本书叫《为何家会伤人》,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为何话会伤人。或许因为,话是脱口而出的,经过思考的时间太短或几乎没经过思考,很多情况下,“话”是情绪的产物,所以才有“气话”一说,才会有“话赶话”的情况。
如果让你把说过的“气话”写出来,你就不一定原样照搬了,你可能会奇怪,这是我说的话吗?我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呀?我是那么没用文化那么粗俗的人吗?
所以,看起来好像说话比写作容易,但是并不是人人都能把话说好,或者一个原本很会说话的人能时时刻刻好好说话。
而写就不一样。
看上去“写”是比较难的事,毕竟人只有在受过一定教育之后才会写嘛,而且,一般人在写的时候都会有推敲和斟酌的过程,会注意遣词造句,注意谋篇布局。也正因如此,“写”也是比较文雅的表达方式,这也是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区别之一。当然,也不排除有人为吸睛而刻意“互撕”和使用脏词的文章。
说和写,都是沟通的方式之一,只不过各有其优缺点。而理论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写得比说得好。
所以一个人之所以写,归根到底是想找一个合适的方法来表达和沟通。
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