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机器
在鼓吹温情的年代,让我想起师傅对我说过的话,人啊!越是缺什么,越是要挂在嘴边。诚如师傅所言,这个时代最缺的就是温情。现代价值观认为城市应该具备合理性,逻辑性,并且必须以高效率运作。我们叫它机器城市。
帝都,魔都,和一个个争相效仿想变成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地方,一个个恨比天高的摩天大厦,一群自以为商业上获得成功的企业家,把城市当作幕布,试图在地面上用建筑的高度征服这个社会,我们希望通过规则,理性让城市日益合理,日益逻辑性,越来越多人希望城市如机器一样高效运作,以我们要做社会主义的螺丝钉笨拙的形容,体现对工业的过度崇拜。
随着时光的推衍,机器城市,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诟病,人与人之间日益冷漠,对门住了一年,没有打过招呼。格子间同事几年,招呼没打几次…
于是一批又一批的建筑设计者,城市规划者又再次跳出来,以人文关怀为幌子,试图保留一丝丝情怀给我们。然而,那些写在项目汇报PPT里的设计亮点,在一轮又一轮投标中变成了可以讲的故事。人文关怀哪?变成了建筑规划学生做案例分析PPT里的可有可无的一句带过。而真正应该享受这份设计里关怀的那群社会人,可能是农民,可能是清洁工,也可能只是一个拾荒者,等等,却在城市的最后没有享受为他们设计,为他们规划的角落。我们从不问他们要什么,就主管的想要给予他们我们认为需要的东西。就算设计的角落再温馨,再温暖,那里依旧不是属于他们的角落。
需要改变的不是城市机器,而是城市里的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