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因为自己一直比较认真,甚至比较较真,所以当我第一次见到“松弛感”这个词,我就特别认同和喜欢。
包括对孩子,包括对爱人,包括对自己,包括对身边的亲朋好友,也许我们平时眼睛睁的太大了,看的太精细了,要求太苛刻了,所以我们真的需要松弛一些。
富兰克林曾说:“结婚前要睁大双眼看清楚,结婚后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实不但与爱人相处是如此,教育孩子又何尝不是如此?没有人能经得起天天的挑剔和指责。
对于比较认真的人来说,“难得糊涂”真的是一门重要的功课,还有“中庸之道”也是恰如其分的极致。
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经历,小时候爸妈经常为一点点鸡毛蒜皮的事吵架,比如出门东西忘了带了,两个人能彼此埋怨一路;比如牙膏从中间挤还是从下面挤,两个人经常吵嘴;比如东西买贵了,花冤枉钱了,两个人能打一架……。其实这样的家庭就是没有松弛感,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会很容易焦虑,容易情绪化,容易悲观。
其实什么样的家庭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我们抛开父母高学历,高认知,高收入,且夫妻恩爱,母慈子孝这样完美型的家庭。有松弛感的家庭更有利于孩子成长。
一个有松弛感的家庭,其实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比如:孩子端杯水端洒了,我们可否淡淡的笑笑,而不是骂你咋那么笨呀?我们要对孩子的错误和过失给予宽容和包容。
简单总结几条有松弛感的家庭的表现:
第一、琐事不争吵,遇事不责备。
其实每一个家庭每一天都面临一些鸡零狗碎的事,如果我们不懂包容,事事较真,那么你会发现你看到的全是问题,你会有吵不完的架,生不完的气。
充满争吵和责备的家庭,只会养育出一个遇到问题就逃避或掩盖不足的孩子。
第二、三分关爱,七分尊重。
高质量的亲子关系都自带松弛感,它是三分关爱,七分尊重,强调的是彼此独立,父母有自己的追求,孩子也有自己的自由。
亲子之间保持亲密的同时,又各自独立,相互尊重,共同成长,彼此成就。对孩子尊重而不放纵,分享而不说教,关怀而不干涉,不约束不控制,亲子关系才能融洽。
第三、教育上我们要奉行长期主意。
我们现在很多家长特别着急,总想有一个方法对孩子一用就灵,心情可以理解,但事情不是这样做的,我们经常说十年种树,百年育人。
教育是一场马拉松。我们不可能跟孩子说几句话就能让孩子爱上学习了,也不可能今天打他一顿,孩子以后就再也不玩手机了,也不可能表扬孩子两句,孩子以后就自信了。
孩子的成长跟孩子长个子一样,你每天感受不到,但他每天确实在发生。
所有父母都应该有一个心态,我不管孩子今天有没有发生变化,我只做一个父母每天应该做的事情,至于孩子的未来是有很多变数的,不是我所能控制的,这就是重过程,轻结果。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其实我们父母的职责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至于孩子如何去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
总之一句话,好的教育不需要太用力,教育要有松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