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圆桌派第三季。
最近超迷圆桌派,要把三期节目从头到尾都要追一遍,感谢强烈推荐我看的香香同学。感受太多、太杂不知道怎么说。
确实属于文化类节目氛围最轻松,涉及话题最广的,但总的来说应该是符合大部分文艺女青年的口味,在这之前我都喜欢的是吐槽大会(哈哈),文化类节目如此盛行,我们是不是真的有文化了我不知道,但是一定是人们内心的需求通过这些节目达到一定意义上的满足。这次就只说蒋方舟,她是89年的文学天才,她是圆桌派里最接近我们年龄的,之前听过她的《东京一年》很是反感她,圆桌派有个大逆转,还是很赞同她的很多观点。
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普及以及大部分中产阶级的精神焦虑催生了这样的节目,好听点是我们逐渐增长的对知识文化艺术的需求与社会主流文化基调的不相匹配,不好听点其实70、80后在不能理所当然的否定原有社会价值观中时一种自我纠结的过程。听麦家给浙江大学的演讲说他很喜欢90后,因为在他们身上有否定社会原有价值观的勇气。而大部分80后可能是这个过程的牺牲品,因为中国社会经济开放了,但思想意识还差的很远。记得前一阵子有篇文章教寒门再难出贵子,随着经济发展的稳定和社会阶级的固化,我们处在这个逐渐或者初步固化了的时期,再加上以金钱为目标的一维价值观,现实的压力更是实实在在的兴奋每一个中产阶级想要急切成功的神经,财富自由、改变自己、自律自控、成功学真是精准抓住这个时代的焦虑,连跑步运动健身一旦被冠上改变自己的标签都那样闪闪发光。而我们却在追逐各种各样目标的时候迷失了自己,失去了一个做普通人的心态,更失去了做一个优秀普通人的优雅。
知乎论坛上最吸引人的都是速成学,还有知识付费仿佛都是游戏中的外挂,能开外挂我们从不吝啬,还有各种培训和学习班,殊不知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从来没有关注过自己的内心,从来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一方面迫于现实的压力,多少次深夜惊醒于坠落现实的深井,呐喊在被敌人追赶的田野。另一方面我们迷恋着成功的方法、强行每天打着鸡血、再灌输上洗脑一般的改变之道,意淫着奢华的生活。可是我们不知道这过程有多难,不习惯改变所必须的雕刻之痛,不明白在鸡血打完后要用黄绿色的胆汁来弥补,更受不了那璀璨之后的落寞与孤独。
应该怎么样优雅的做个优秀的普通人?